上来先忍不住一叹:壶人可怜!
紫砂泥料似真如幻,赏器析工繁复无常,恁多明目,已是“碧山相阻隔,还被暮云遮”,耗却心力。
偏偏还有那一字之差的工艺手段来混淆,调砂、铺砂,砂砂(傻傻)分不清楚?叫人好不为难。
『何为调砂』
说的专业点儿,就是在炼制泥料时,在天然的泥粉中,按照一定比例、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且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一句话,就是将不同或相同目数的同类或异类泥料混合。
分得再细一点儿,调入的颗粒和原本的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调砂的目的』
一是工艺需要,增强泥料的可塑性,增强泥的透气性;
二是装饰手法,改变泥料的质感和肌理感。经调砂后的壶含砂量较高,尤其异色调砂会产生梨皮那样的颗粒效果,但手感上依然温润,玩儿的就是这个“视觉差”。
『再说铺砂』
当紫砂壶坯体已经成型、尚有一定温度的时候,把研磨好的生的熟的、不同泥色的紫砂颗粒,用或铺、或点(嵌)、或撒,施于湿坯表面,再借助工具将这些颗粒压进坯体,称作“铺砂”。
铺砂的作用就简单直接的多了——主要为装饰点缀,烧成后的紫砂壶表面铺入的砂粒如繁星点点,和砂质的胎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增强坯体强度、改变收缩率或者减少变形等等,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所以,用作铺砂的泥料,质性一般要高于或者等于坯体泥料的质性——这点不难理解,质性相“抗衡”,才能砥砺相融,质性较“软”,难与后者相融,自然出不来效果。
调砂、铺砂,虽然加工方法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增添紫砂壶丰富多彩的内在美。一字之差,各有胜场,同放异彩,区别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观察壶的内外,内外颗粒效果一致的则为“调砂”,不一致的则为“铺砂”。
紫砂壶能与国之重器比肩,主要原因是有了人文的“品”,但更重要的,还需要有这种璞玉浑金的“质”。“砂”乃质源,大有文章。调砂、铺砂,明其理而彰其意。玩家辛苦,道声劳乏,若暂不能解,就沏一壶茶,浇浇胸中块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