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选壶秘笈:这才是赏壶的正确打开方式
普洱茶
壶人一相,神形兼备。不懂壶的人怎么看壶呢?那就像看一个人那样看吧!
人有骨架、肌肉、皮相,壶有线条和轮廓。艺人以素描的手法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线条以其匀整、流动、回环、曲折,传递着壶的体积、形态与生命。
一个人,挺胸、抬头、阔肩,我们便称其有“精神”,因其骨架重心向上提。一把壶有无精神,也要看骨架。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骨架搭得好,壶的精神也就截然不同了。
精神主骨,重在肩胸,在视觉上体现在壶体局部的“折角弧线”,当局部折出角度之后,犹如人之肩膀舒展,重心提升。若折角弧线流于浅弱,肩膀瑟缩,则骨相单薄。
      
若以五官来赏,那壶的五官是哪些呢?
一:壶 嘴   
紫砂壶的嘴、把和钮,制壶者通常称其为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嘴、把和钮的造型处理要与壶体形态相协调,不可太张扬或太弱。壶嘴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等多种。
好的壶嘴,造型要适合水流曲线的变化,壶嘴的长短、粗细,装在壶体上的位置都要恰当。
壶嘴内壁一定要通畅、厚薄均匀,壶盖上的通气孔要大小适当,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时空气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小小壶嘴也有那么多门道,艺术路上只有精益求精。
 
二、出水口   
紫砂壶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出水畅与不畅,出水孔至关重要。早期紫砂壶出水孔,人们大多想象为独孔,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紫砂壶出水孔,应是随着茶叶的焙制方法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而变化的。
起初,紫砂壶为独孔,极易被茶叶堵塞,但最迟在晚明时,已有个别紫砂壶出水孔为钱形孔,但不知为什么没有普及开来。直到晚清,紫砂壶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文革”时,有批紫砂壶外销至日本,这批外销壶里,出水孔设计为半球形网孔。这样泡片茶时,可避免茶叶堵塞。
 
三、壶把  
紫砂壶的壶把形态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类型。
其中端把的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传统中的执壶把,今天较为常见的多为环形把。横把,就是壶把与壶嘴成90度角。横把壶,早在唐代长沙窑中就已有生产,可见在唐代比较流行。现在国内一般很少见到横把壶,但是日本人、韩国人品茶时多用横把壶。      
提梁壶类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铜器造型中皆有。紫砂壶中的提梁又有两种形式之分,一为硬提梁,一为软提梁。
 
四、壶足  
紫砂壶的底足可分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钉足三种类型。一捺底是紫砂壶底特有的样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壶体,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无须上釉,烧成时便没有粘底或粘匣钵的顾虑,尽可采取最简洁、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在看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下,把壶当做一个人来看下,看看这个“人”身材如何,五体协不协调,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其形是否到位。看壶如看人,看一把壶的神韵,就要看壶的“五官”组合在一起是否有精神!
砂壶如人,不仅以血肉之躯立世,更追求风神之美,将用和意浑然相通。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很多的对立与统一,如宾主之序、均衡之变、节奏之美、大小曲直等等,这一系列的对立和统一,本质是审美的张力。
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在紫砂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它一道,共同塑造着不朽的东方传奇。 “善学还从规矩”凡学,不可自作聪明,需知一器方圆自有度,莫将“冯马”乱糊涂。唯有吃透章法,纵横使转间皆能出规入矩,始可言变、言新、言奇。
 
作者: 紫砂壶文化
日期:2023-11-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