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壶友来说,养了很久的紫砂壶碎了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心碎的事情。从它的朴素无华,到它的亭亭玉立,每位壶友都花了很多心思在自己心爱的壶上面。这个时候不管是裂了,碎了,磕掉了,都不舍得丢掉很多年倾注的感情,修复又不知如何下手。好多壶友甚至使用502胶水和AB胶水粘贴,实际上这样的修复紫砂壶方式是不科学的,这把壶再也没法泡茶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修复壶的方法。
① 镶嵌和包锡
从有些传统的清代、民国的紫砂壶上,我们不难发现金、银、铜、铁、锡、玉在残壶的身上等有着千变万化的妙用。
如果紫砂壶的嘴、身、把、底出现小碰伤,甚至壶嘴、把断裂可以用镶嵌或者包锡的方法修补。
如果修补得好的话,不但对紫砂壶的使用没有影响,对壶的美观也没有很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给人展现一种残缺美。
紫砂壶的装饰本身就有镶金边、包锡、包铜等手法。
镶金边是在壶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边缘、盖的周边及纽等部位,以黄金薄片包镶(也有用铜片包镶),富丽堂皇。
包锡就是锡包玉壶,这是朱坚所创制,壶外周以锡片包裹,再在锡包上刻画诗文绘画,嘴口、盖纽及把均以玉镶接。
高雅别致,不失为一种有特色的装饰方法,可惜其技法后来失传,但锡对人体有害,不建议泡茶使用。
包铜是将整个紫砂壶壶身,以透雕有纹样的铜片包裹起来,纹样有蝙幅、龙、寿字等,同时壶口沿、盖周边也用铜片包镶,这类装饰的紫砂壶多为软提梁。
这时候如果这些部位出现破损,使用以上方法,不但于紫砂壶的整体效果影响不大,许多经过修补和修饰过的紫砂壶呈现出来的是另一种味道的华贵。
如果能重拾这项技艺,经过一些演变和改造后,用于紫砂壶的装饰上,或许能设计和塑造出别样风味的紫砂壶。
这种修复方式成本相对较低,在千元左右,比较适合紫砂壶的小伤,修复效果给人展示残缺美,增加壶的艺术性。
② 锔
锔壶”作为紫砂壶修复或紫砂壶残品复原的一项手工艺,现在不是很多见了。
如果紫砂壶壶身的裂痕较长,可以请一些专门修补紫砂壶的专业人员进行锔补。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保存好裂壶的碎片,不能经常拿着玩,两个碎片接触会碰掉的,紫砂壶壶盖掉点无所谓,要是壶的话,就算锔好了也会漏水。
要锔的紫砂壶有缺的地方,或者碎片很小无法在其上打眼的,都要用火漆固定防漏。
假如你的爱壶不小心碎了,不要丢弃,每一个碎片都要找到,锔匠会用火漆黏上。
壶裂纹了,最好在裂纹的地方锔上,以免受力裂纹延长。
壶盖碎了,找不到锔匠,可以用火漆黏上,也不影响日后再锔。
紫砂壶如果不缺块,在锔的时候就不用火漆固定。锔子有很多种规格,“米粒锔子”大小如米,形状如米,“柳叶锔子”比“米粒锔子”长,锔子两端略窄,“菱形锔子”最大,一般锔大型瓷器用,锔紫砂壶用不上。
锔紫砂壶是有讲究的,一般1厘米有3个锔钉最为适合,锔钉要根据茶壶的裂纹形态来打制。
最小的铜钉只有2毫米,锔钉的大小、排列及钻孔的深浅都有严格的讲究,一般锔匠都有3~4种规格的锔钉。
有些紫砂壶的质量不好,壶壁不一样厚,最薄处只有1毫米,钉眼的深度就要控制在0.7毫米,有时可能会被打穿。
不过没关系,只要把锔钉的脚加长,在壶内铆上,这样既不漏水,还增加了锔钉的抓力。
紫砂壶是泥土烧成的,脆而易碎,弄碎后形状不一,还经常出现像刀口一样的斜叉断口,为了避开壶壁的最薄的断口,就要增加锔钉的长度。
修补古玩或者其他珍贵瓷器,钻眼是不能钻透的,要钻两分留一分。把钻好眼的瓷器拿起来映着灯光一看,可以看出钻好的眼是透光的但又不透气。
而留下的一分是保证锔瓷器的铜钉不至于穿透瓷器,这是锔活的规矩,钻的眼比掩口要大
这样在瓷器上掮铜钉的时候,用手锤轻轻一掮,眼内的钉头被掮胀,就永久地固定在瓷器上了。
紫砂壶锔好后,还要用铁末或石灰(石膏或油灰)抹缝,这样是为了增加锔钉的牢固程度和堵一些缺的裂缝,以防漏水。
不过只要茶壶没有缺的地方,就不用抹,毕竟铁末和石灰(石膏或油灰)影响茶壶的整体美观。
茶壶有一点漏水或渗水,也不用抹石灰,泡上一段时间的茶,茶锈自然就会把渗水的地方堵上,这样茶壶上的裂纹,就会让茶锈加深,反而增加了美感。
特别是老紫砂壶,也有人在紫砂壶没有破损的情况下,找专业工匠在壶身上锔小银钉。
锔壶是一门细致的手工活,紫砂壶的壶壁比较薄,有的仅1毫米。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个人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锔得不结实;用力稍大,壶壁钻透,茶水会渗出。
除了茶壶、茶杯,玉器、翡翠、玛瑙等玩物,只要是破损了的,他们都能设法让其归于完整,仿佛重生一样。
修补完毕的紫砂壶和茶杯,杯子上的裂缝处布满金色的锔钉,光滑细致,流畅华美,虽残缺但不失其美,亮晶晶的锔钉让瓷杯平添几分韵味,呈现出一种“残缺美”。而锔好的杯子用来盛水,滴水不漏,令人叹服。
另外,除了基本的修补,如何给这些获得新生的器物赋予新的意义,则是更深的学问。“若是简单地修复,那是匠活,修复了还有新的观赏把玩价值,这才是艺术。每一只破损的物件到了手上,都要仔细琢磨一番,如何进行巧妙修补,再创作。
一只瓷杯的杯口外缘崩掉了,打了一张荷叶状的铜片将之包裹住,然后在杯底的裂缝交叉处打上一枚鱼形的铜钉,倒上茶水,“鱼”仿佛在水中游弋,而杯口上的“荷叶”与之呼应,意趣盎然。”
像一位传统手工艺人那样生活,内心自在而超然。
锔补完成的小茶杯,将不同材质的细腻变化一一传达。
手工捶打百余次,茶则凹凸的肌理初现,这种触感,往往最能诠释手作精神的拙朴与可贵。
修复艺术残缺之美
各种残破的陶碗、茶杯、茶壶,都是靠一双妙手来修补、重新赋予生命的。
锔活是过去修补锅碗盆缸等家用器皿的手艺,归属于古老的民间七十二行,这一行当产生的年代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考证,但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艺匠人的形象,说明这项手艺至少在宋时就已存在。
几百年的传承,这“锔活”两字,承载着太多人的坚守。
用修补完成的茶杯喝茶,是对这种手艺的最大尊重。
破损的玉器打上锔子,味道别有一番。
除了锔艺,手工是对时间的尊重与敬畏,不像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器物,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内涵。
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们完全沉浸在手工制作和传统技艺的快乐中,乐此不疲。
现代社会里,许多传统手艺都逐渐被人忘记,濒临失传,其实这些传统文化里有着很深的人生智慧。
古人崇尚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接触了事物,才能获得真知,例如锔壶就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感悟,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自我修行的一次圆满,内心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喜悦,“锔,其表为修复之艺术,其内乃圆容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