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疗,指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茶疗一直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自从茶被发现和利用以来,茶与茶疗一直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作为单方或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此作为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即称为茶疗。
概述
茶疗,是关于用茶以及相关中草药或食物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既保持了茶的特色和作用,又有茶本身所不具备的功效,可谓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来,通过各种实践,人们逐步了解到茶具备的27种药用功效:安神除烦、少寐、明目、清头目、下气、消食、醒酒、去腻、清热解毒、止渴生津、祛痰、治痢、疗疮、利水、通便、祛风解表、益气力、坚齿、疗肌、减肥、降血脂、降血压、强心、补血、抗衰老、抗癌、抗辐射。
含义
茶疗的实施,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狭义的茶疗,仅指应用茶叶,未加任何中西药。当然,这是茶疗的基石与主体。没有这一基石与主体,茶疗就不能成立。由于茶叶在传统应用上其功效已有二十四项之多,所以光是茶叶一味也足以构成茶疗体系。
茶疗的第二个层次概念,就是广义上的茶疗,即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这实际上是茶、药并服。
在注重饮食保健的今天,饮茶更为风行。以茶入莱,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而且发挥了茶的保健与养生功效。“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茶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疗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历史
古代茶疗茶方剂被广泛的运用,诸多典籍都有相关的记载。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茶疗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如《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药材学》、《中药大辞典》、《瀚海颐生十二茶》、《家用中成药》、《食物疗法精萃》、《养生寿老集》、《中国药膳学》、《中国药学》等诸多著作中,都录有许多茶疗方剂,其取材易、制法简,应用方便,疗效好的特点,备受人们的欢迎。
茶疗的本草记述,以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最早,列于木部中品。其文甚简,计正文45字,注文50字。
正文:“茗,苦荼。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据《证类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应作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
注文:“《尔雅·释木》云:,苦荼。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蜀人名之苦荼,生山南、汉中山谷。”
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
性味,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一般又可称之为“四气五味”.四气(或四性),即寒、凉、温、热,表明药物的寒热特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表明药物的味道。这两者,都与该药的功效与主治有着很大的关系。
茶的性味,《新修本草》作“味甘、苦,微寒,无毒”,《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微寒,无毒”基本相同,只更动了两个字的位置。这是比较符合茶的实际味道的。中医理论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可知茶叶是功兼补、泻的良药。微寒,即凉也。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其他各家的论述,也大体类似。例如:《本草拾遗》作“寒,苦”,《汤液本草》作“气寒,味苦”等。
御方茶疗排毒“归经”理论,是比较晚出现的中药理论,到金元之际才盛行起来,所以在《新修本草》中尚未述及。所谓归经,是指药物的主要功效所属的“经络”与脏腑。例如:治咳喘者,归于肺(手太阴)经;治排尿疾病者,归于肾(足少阴)经或膀脱(足太阳)经。茶的归经,据《汤液本草》是“入手、足厥阴经”(手厥阴属“心包”,足厥明属肝);据《雷公炮制药性解》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五脏,是中医脏腑学说(一般称为“脏象”)的核心。茶能兼入五脏,说明功效是十分广泛的。
功效与主治,是中药的最主要内容。没有功效与主治,就不成其为药物。“茶为万病之药”,可知茶是有很多功效与主治的。功效,亦可称之为功能、功用或效能,系指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是一种抽象名词,如《新修本草》正文中的“利小便”、“去痰”等。主治,是指所能治疗的主要病症,如同书正文中的“瘘疮”、“热渴”等。关于茶的功效,大致可以归纳为二十四项。
茶叶能有这些功效与主治,一般系从气味厚薄、天人合一、升降、归经等理论加以阐述。如《本草纲目》解释茶的药理作用说:“机曰:头目不清,热熏上也。以苦泄其热,则上清矣。且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明中之阳,可升可降。
原则
茶疗溶保健与治疗于一身,包括“防”与“治”两个方面。
“防”就是喝茶养生保健;“治”就是用差(含药茶)治疗疾病,这也具体体现了茶疗的原则:第一,以预防为主,特别要重视自我保健,学会科学喝茶并养成习惯是对疾病最好的预防。第二,兼用多种保健治疗措施,比如经常喝茶、晨练,不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综合起来做保健效果会更好。第三,注意身体防治与心理调节相结合,这也是茶疗最重要的原则。
因为人体生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将喝茶、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等结合起来,就会很容易保持身心健康了。
应用方式
从实践情况来看,茶疗的应用通常有三种方式:
用茶养生保健治病;以茶入药保健治病;沿用饮茶方式,以某种或数种营养品、药物代替茶叶养生保健治病。茶疗中的茶方可以是单方,也可以是复方;但用茶叶实施茶疗是基本的,也是茶疗普及与发展的重点,因为这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精神,也比较经济。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复方型药茶作用比较全面,疗效也较好。
传统剂型
茶疗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冲剂、以药或食物代茶剂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式,如以袋泡剂取代传统服法;以科学方法制成胶囊剂或结晶体冲泡剂,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或片剂等。茶方的用方也发展成为调服、和服、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贴敷、擦、涂、熏等。
茶疗与茶方
从历史上看,最早记载茶的药用方剂的是三国魏时张揖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寿末置瓷器中,以汤活覆之,用葱、姜毛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本方具有配伍、服法与功效,故属于方剂。
自唐宁以来,有关茶的药用方剂有很大发展。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一则单方,后代文献每有转引:“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痰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乃止,不损人。”孙思邈的学生孟诜,是我国第一位食疗专家,所著《食疗本草》,是这一领域的一部最重要著作。所记方剂,多简略易行,例如:“茶治……腰痛难转,煎茶五合,投醋二合,炖服之。”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宋代《和剂局方》与《太平圣惠方》和明代《普济方》等中医巨著中,都有“药茶”的专篇。在《太平圣惠方》第97卷,有《药茶诸之》,共列8方。其中,有茶叶者4方:“治伤寒头痛壮热葱豉茶方”,配伍荆芥、薄荷、山栀、石膏等;“治伤寒头痛烦热石膏茶方”,配伍石膏;“治伤寒鼻塞头痛烦躁薄荷茶方”,配伍生姜、石膏、麻黄等;“治宿滞冷气及止泻痢硫黄茶方”,配伍硫黄、诃子皮等。另有4方虽无茶叶,但用萝摩、皂荚等“如造茶法”制成,并“一依煎茶”法饮服。从这4方看来,饮茶方式已成为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可谓开现代“茶疗”的先河。
据《梦梁录》第16卷《茶肆》载,杭城茶肆,“暑天添卖雪泡梅花茶或缩脾饮暑药之属”。据李仁众考证(见《中华医史杂志》,1982年第1期):雪泡茶可以冷饮,缩脾饮中配有砂仁、乌梅、甘草等中药6种。乌梅,即今日一般制备酸梅汤的原料。可知,应属防、治两用的茶汤或代茶饮料。
茶药制备
药茶的制备,主要分药材粉碎与配制成型两大步骤,以后制成块状、饼状或散粒,定量装于包(袋)中。药与茶的品质以及炮制的遵循规范,自然是茶药质量的首要因素。
药材粉碎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共研:将方中的部分药材(包括茶叶)或全部药材混合,然后进行粉碎。本法适用于无粘性、少胶质的药材。
分研:将方中的药材个别地进行粉碎。适用于含有易挥发物质的药材(如麝香、冰水)或贵重药材(如羚羊、珍珠)。
掺研:将方中的一般药材先行粉碎,取其部分药粉与油脂较多的药材(如柏子仁、火麻仁)或颗粒较小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掺合共研。
串研:将方中一般药材先行粉碎,取其部分药粉与粘性的药材(如龙眼肉、熟地)串合,粉碎成不规则的碎块或颗粒,在60℃以上充分干燥,然后再共同粉碎成粗末。
至于配制成型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混合法:将方中一般药物先行粉碎,个别药材(如质地坚硬、多粘胶等)煎成汤剂,然后混合,拌匀,经干燥(晒干或烘干)后定量装于包装袋中即成。
压制法:将已经粉碎的药材混合,拌匀,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制成均匀的软材,再用铜模压成规定大小和重量的方块,干燥,包装,即成。如方中含有可溶性化学药品时,可先将它溶于少量的水中,加部分药粉吸收,经低温干燥(40℃)后,再与其余药粉混匀。
以上所述,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制药茶法。近代,还有将药材制流浸膏或提取有效部位或成分后,与茶叶相合(喷酒、混合等)制成药茶的方法。
常见茶方
茶疗中茶方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可制成各种茶方疗疾,如:
茶疗1.糖茶。茶叶2克,糖10克,放杯中用开水冲泡5分钟可饮用,每日饭后一杯,有和胃暖脾、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经痛等症。
2.盐茶。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可饮用,每天4-6次,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适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
3.姜茶。茶叶7克,生姜10片,将去皮的姜片与茶叶煮成汁,饭后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于流感、伤寒、咳嗽颇有疗效。
4.醋茶。茶叶3克,陈醋1克,先将茶叶用开水冲泡5分钟,滤去茶叶,加陈醋,日服3次,有和胃止痢、散淤之效。可治疗牙痛、痢疾、小儿蛔虫腹痛等症。
5.蜜茶。茶叶3克,蜂蜜2毫升,饭后以温开水冲饮一杯。有止泻养血、润肺益肾之功效,适宜便秘、脾胃不和。
6.粥茶。大米100克,茶叶6克,先将茶叶用沸水冲泡6分钟,滤去茶叶,加淘净的大米煮成粥,可和胃消积。
7.菊茶。将茶叶和干菊以开水冲泡数分钟后饮用。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对干咳、咽痛、眼疾等也有一定疗效。
8.参茶。将参片放入茶水中冲泡。长期饮用具有强肾健脾功能,能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
8.奶茶。先将牛奶煮沸加白糖,按一勺牛奶二勺茶汁饮用。能明目提神,健脾开胃,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
9.桔茶。将晒干的桔皮和茶叶一起用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等症。
10.花茶。将金银花与茶叶一起用开水冲泡数分钟后饮用。对中暑、疔肿、肠炎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发展
茶疗以茶可入药,同样,以茶也可入食。用茶掺入其他食物供作食用,可以说是古代吃茶法的延伸。据查,这种茶食,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发展到现代,又可有茶叶菜肴和含茶食品之分。茶叶入菜,一可以用茶叶特有的清香调味除腻,二可通过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强菜肴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因为茶叶中有些成分不溶解于热水,但对人体健康有益。含茶食品,自元代以来中国就已有了含茶的食品,元代的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和枸杞茶[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就属含茶食品,明代的擂茶,在至今的少数民族中还广为食用。
用途
据现代科学分析和鉴定,茶叶中含有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叶绿素、维生素、类脂、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对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
茶疗可以治疗缓解以下疾病:
1.化解中毒
如误服银、铝、洋地黄、奎宁、铁、铅、锌、钴、铜、马钱子等金属盐类或生物碱类毒物,饮浓茶,可使茶叶中的鞣酸与毒物结合沉淀,延迟毒物的吸收,以利抢救。
2.医治菌痢
无论急、慢性菌痢,饮浓茶治疗都有显著疗效。据药理研究,茶叶煎浓汁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3.治急性肠炎
饮食不洁而致腹痛腹泻,可泡浓茶一杯饮之,如腹泻仍然不止,用茶叶15克加水煎服两次即见效。
4.治胆绞痛
当胆结石患者胆绞痛急性发作时,不妨饮浓茶一杯。因为茶硷有松弛胆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暂时缓解胆区剧痛,并立即去医院诊治。
5.治带状疱疹
泡一杯浓茶,冷却后蘸细花茶末涂患处,一日3次,连续使用。
6.治龋齿
饮茶时茶水含在口中片刻,浸润牙齿,每天10余次,可有效地防治龋齿。
7.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8.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9.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10.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11.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治愈率达90%左右。
12.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13.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14.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15.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6.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饭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意义
茶疗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极易出现免疫力下降、疲劳、“三高”等亚健康状态。人们也深知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毕竟身体是事业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健康,就会失去工作、失去职位、失去朋友、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痛苦,给社会增加负担。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就要注意养生才能健康一生。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免疫功能20岁时最强,30岁就开始下降,因此养生要趁早。
中年是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岁月,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砥柱,也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加,健康状况在“透支”。而且既不能依靠老年长辈的关爱,也难以期望子女的照料。因此中年人的健康主要还要靠自己来关注、来把握。老年人爱护好身体,不让子女分心,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由于人本身存在的惰性,像运动健身,有的缺少条件,有条件的也往往难以坚持;像食疗,也往往因为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因采购原料、烹饪加工麻烦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喝着茶还能保健的茶疗养生在都市悄然兴起,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不宜用茶水服药。
睡前不宜喝浓茶。
不宜空腹喝茶。
冲泡之茶不宜隔夜再喝。
夏天宜饮绿茶。
消暑解热宜饮热茶。
减肥宜饮乌龙茶或普洱茶。
看电视宜饮绿茶。
补益药茶宜在饭前服。
安神药茶宜在晚上临睡前服。
儿童宜用茶水漱口。
发汗解表的药茶,宜温饮顿服,微微出汗即可。
服解表药茶,宜禁止冷、酸食物。
服止咳平喘药茶,宜禁食鱼虾类食品。
服清热解毒要查,宜禁食油腻、辛辣、腥臭之食物。
切忌干扰,开始前就应关闭手机,拔掉电话线。
茶疗强调个人静心、静思、静品的过程,集音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深呼吸疗法于一身,是一种优秀的自我心理治疗与茶疗排毒的集合。
如有志同道合者一起修炼排毒也未尝不可,但须心有灵犀,事先沟通,切忌浮躁。
空腹完成茶疗排通二便整个过程后方可进食。
在水中放半个土豆一起煮,就可以去除电热壶中的水碱。
好茶叶一定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鲜,取用时要用筷子夹,不要直接用手抓,之后要马上密封好。
越忙越累,越应该抽出半天时间进行茶疗排毒,特别是在出现头重脚轻,四肢酸软,口干咽痛,心烦意乱不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