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亲自用手测量过,你根本无法相信,一棵两三百年的古茶树,树干只用两根手指就能轻松握住,分枝最多的仅有三四枝;
没有亲自进过曼松王子山,你无法想象,每到采茶季,侠客行都会在这里上演;
没有亲自走完八公里一直在上坡的路,你无法体会双腿颤抖,呼吸逆流,心跳到嗓子眼,但当看到那些隐藏在深山中的古茶树时,所有的难受都化为惊喜时的感受。
每年春茶采摘时节,南茗佳人掌柜李红傧都会带领大家前往各大茶山实地考察,一是看看各个山头茶树的发芽情况,产量、价格、品质等是否稳定;二是让南茗佳人团队的小伙伴去感受一下每饼茶的来之不易,了解各个山头的茶树生长情况和特点;三是和茶友们分享每一饼茶的得来过程,让茶友了解自己喝的这一杯茶,从枝头到杯盏所经历的每一道工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每年的春茶,南茗佳人均会亲自参与茶叶的采摘制作,每一款原料都经过至少10次的反复试喝,确定品质稳定、工艺完美,才会制作成品和茶友分享。
曼松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因为王子流落民间的传说;因为贡茶从辉煌到没落的历史;因为是几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但真正到那里,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江湖上流传着多种版本的曼松传说,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是真;树龄大树身瘦小是真;茶树隐藏在丛林草木间是真。很多茶友都想了解,真正的曼松古树茶是什么样子,真正的曼松贡茶是什么样的滋味;
南茗佳人团队跋山涉水,进入曼松王子山,将给众茶友呈现一个真实的颠覆你的幻想的曼松。
在这群山连绵、村寨繁多的勐腊县,若是没有一个当地人做向导的话,几乎找不到茶树生长地;会走错很多路耽误很多时间;失去很多品尝好茶的机会;好在我们有熟识的当地茶农朋友带领,在各个茶山吃茶听风看古茶树。
2017年春茶期间,南茗佳人团队和茶农朋友一共六人,从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一路驱车前往曼松。去曼松的路不仅窄且颠簸,转弯处需要时刻小心,恰逢学生开学,一路上都可以见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骑着摩托车在路上疾行。曼松村。是一个以彝族的分支香堂族为主的村寨,村民不多,安静的守护着这片土地。
曼松王子山,离寨子还有很远的距离。全靠摩托车和两条腿,茶农去茶地里,骑摩托车四十分钟左右,走路得两个小时。那段路全程三分之二的都是上坡路,并不易走。十点整,在两位茶农朋友带领下,向曼松王子山中进发。车子慢慢驶出村外,一段水泥路一段泥土路,开始进山了。首先要经过一条河,朋友说要是下雨天进山,需要人先把摩托车抬过河,然后人过去。干季的时候,摩托车就直接过去。
向山上行驶了十多分钟后,就得下车走路了。我们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在泥土路上齐步走。等走到山腰时,路边开始出现茶树林,但茶树植株细瘦,树身不高。当朋友告诉我们,茶树丛中有一棵是古茶树时,所有人都不相信。因为那棵茶树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和古茶树相差甚远。但树上挂的标牌,的确证明它的身份是一株古茶树。收起惊讶继续前行,当翻过一座又一座山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声都很粗重,脚步不如刚刚开始那么轻快。太阳出来了,很热,大家很快大汗淋漓。
爬完这条坡,往下一小段路又开始爬另一条坡。一路上也能遇到稍微大些的古茶树,但仅有三四棵。朋友告诉我们,很多古茶树的位置只有归属的茶农知道,不然会被别人采去,主人就没法过日子了。
曼松古树茶,近几年的价格可谓是居高不下,最贵的达到三万多一公斤。但就是一公斤也是不易得,因为古树茶的数量极少,要采摘几次才能做到一公斤。此次进山,目光所及之处,要么是茶苗,要么是细瘦的茶树,要么是细高枝丫少的茶树;总之就没有那种枝干粗壮、枝丫繁多的大茶树。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到曼松古茶树,曼松的当地人都会表现出迷之尴尬。因为这里的土壤、气候、水源,给茶树的生长造成极大的挑战。茶树要想在这里存活长大,就必须战胜环境,将树根深深扎在土壤中,将树干垂直向上生长。
所以在曼松流传着这样的话语“这棵茶树,已经有很多年了,从我爷爷的爷爷在世的时候,它就是这么细瘦,到今天还是一个样。”当然,这是对曼松茶树的调侃。究其原因还是水质、土壤、气候,但也只有生长在曼松这片土地上的茶树,才有令人惊艳的曼松味。
一路走一路议论,第一次来曼松的小伙伴说,原来曼松的古茶树是这样的,和想象中的差太多了。朋友家有一棵古茶树生长在丛林中,不仔细辨认,根本看不出来是茶树,当她告诉我们这棵茶树已经好几百年的时候,我们纷纷做了一番心理建设,曼松的茶树,真的不能以树干的粗壮、枝丫的茂盛来定它的树龄,否则,你将会失去一棵古树茶,失去一款极为独特的茶品。
曼松山中,白花随处盛开,空气中散发着清雅花香,很多喝过曼松的茶友都说,曼松有种独特的花香。
越往上走,杂草丛生,树枝到处拦截。就在我们艰难前行的时候,茶农朋友忽然从包里取出一把砍刀...大家都惊呆了!直到茶农朋友熟练的用砍刀劈断树枝,在前方开出一条路,我们才回过神。
有人说:“天啊,不带把刀都不敢进曼松茶山。”想来真是如此,山里的茶树离村十分远,人要管理就很难,而且他们觉得放养让茶树自然生长更好,于是茶树的周围都是杂草丛生,进茶山就得带柴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我们一路向上,去找那棵大点的古茶树。眼睛光看着前面,忘记了脚下,我刚要踩下去,小伙伴们惊呼“你脚边有一棵茶树,别踩到了。”因为没戴眼镜,看不清,于是弯腰下去,仔细看,果然有一棵小树苗在我脚的五厘米处。我赶紧将脚收回,幸好没踩到。
茶农说:“这颗茶树有五六年了,但现在似乎比种下去的时候还小。”什么?还有越长越小的茶树?又一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王子山的茶树要长大真的太艰难了。
往上走一些,那棵有上百年的古茶树映入眼帘,树干粗了些,大约能够用一只手握住,枝丫有四五枝,长势很好,笔直的向上生长,顶端挂着几个叶子,一看就是产量真的太低了,茶农介绍,这样一棵干茶可采1至2两。
茶农大姐家采茶的临时休憩小屋,被大树砸倒了,正准备重新搭建。
古茶树右下方,有一片茶树,长在山沟中的茶树主干较粗,枝丫多一些。大概是因为有水流下来,恰好茶树能够吸收,于是便长得很好。而长在坡上的相对就细瘦,枝丫不多。
看完细瘦但又顽强生长的茶树,我们开始返回。上坡路又开始了。真正懂得当初师傅说的,世间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但当你走完所有的上坡路时,会看到不一样的美。
走完曼松王子山所有的上坡后,我们亲眼见到曼松古茶树的样子,以及生长环境和状态。纠正了一直以来,认为古茶树一定是枝粗叶肥的。看了曼松古茶树,会发现这是古茶树界的另一股风——细瘦风。
目前曼松95%的茶树都是小树茶,古树茶的产量每年大约只有几十公斤(50左右),今年的市场价超三万,而且每家的产量极少,有些家一公斤的产量都没有。
正在发芽的曼松古树茶,芽头细小,且茶树没有经过修剪,芽头较少,产量很低很低很低真的很低。一公斤的干毛茶,要采摘好几次才能凑齐。
曼松茶的味道,之前各家所言,等真正尝过后,我们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你可以想象,生长在深山丛林中的茶树战胜自然后,自由生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后,是什么样的滋味?
我们返回到曼松村中才得知茶农大姐请了朋友给我们做了饭,内心再一次被暖到。这是茶农最真实的样子,他们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朴素诚恳。
午饭后,我们品尝到今年第一泡曼松新茶,才做出来没几天。终于可以在曼松喝到曼松茶。
茶汤一入口的甜柔十分明显,香气馥郁,咽下后口齿留香很久。三泡后茶汤中有一股清雅的花香,似山中白花的香气,清雅中带点蜜甜。喉咙清凉湿润,茶香缓缓从喉咙往上涌,开阔感渐生。同时,冷杯香中先是花香后转为蜜香,然后是果香,香气层次丰富,山野气韵强烈。
生津回甘迅猛,饮了茶整个口腔和喉咙是舒爽清润的。到10泡左右,茶汤中的香气依旧馥郁,汤质甜软。
原来这就是曼松茶的味道,独特的香甜甘柔,流连忘返的深韵留香。
树身与树龄的不和谐却造就了不一样的曼松茶滋味;环境的极端挑剔成就了曼松茶树强劲的生命力;25000步的丈量,遇到最真实的曼松。
世间哪有什么好茶,只不过是在山间的独自修行成就的绝世芳华;世间最好走的便是下坡路,最难走的是上坡路,选择权在你;世人皆知曼松茶贵,却不知山中岁月最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