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跨时代的经典
普洱茶
说点有文化的事儿,石瓢壶太经典,所以一定要说说他背后的那些个痴男的故事
从头说,就得说到很久很久之前,在一本大厚书《辞海》中提到"铫",解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后来,这个“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遇到了真大才子苏轼,苏轼一首《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就将“铫”改为了“石铫”(好像很接近了)。
看起来好像很随便的样子,其实这与宋代茶道的流行有很大的关系。
 
苏轼在他的被贬生涯中,有一次被贬到宜兴蜀山教书,因为发现紫砂罐煮出的茶味更好,便充分发挥了他闲不住好改造的精神,用紫砂材料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因为是东坡做得,所以顺理成章的被叫做:东坡提梁。
这个时候,还不算石瓢壶。后来到了杨彭年、陈曼生时期,经过不断的打磨改造,石瓢壶已经变得更人性化和艺术范。但依旧不交石瓢壶,而是“石铫壶”(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终于,石瓢壶的首号粉丝顾景舟出现了,石瓢壶的诞生到了这临门一脚,“弱水三千,仅饮一瓢”,于是“石铫壶”就变成了“石瓢壶”,顾景舟还专门只做了一种以他命名的壶“景舟石瓢”,这就是粉丝的力量。
这几位大师早就不在了,他们的作品早就成为了传世之作,顾景舟一把壶就拍出了千亿价格,我等粉丝只有看照片的份。
顾景舟的壶可能很难入手,不过还好,你可以看看顾景舟的第三代传人顾华君老师的作品,一把如意石瓢,饱有韵味,颇有大师风范。
 
作者:淳韵
日期:2023-11-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