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说的就是边疆少数民族一生预与茶相伴的生活状态。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儿女的茶生活,至今如此。早起一碗奶茶,飘香的额吉(蒙语母亲)慈祥的爱,放牧归来一碗奶茶,传递着牧人之家最幸福的光阴。
在锡盟,若是一天没喝奶茶,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在餐厅里,奶茶更是必不可少。连偶尔想换下口味,喝上一杯铁观音,都觉得带着一股奶茶香。服务员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这壶平常就是装奶茶用的。”
在当地,还听到了一句有趣的话,虽然很通俗,但是很能代表喝奶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喝透了,喝漏了,喝得服务员都发怒了。”对于“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当地人来说,他们都笑称自己是“茶篓子”。
“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族除酒以外最为重要的饮品。它既有奶的香味和营养,又有砖茶的苦涩与清新,具有解除疲劳、防寒降暑、增强食欲等功效。这份南茶北乳合作的佳饮,已是延续千年的保健妙方。”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协委员、正蓝旗上都新闻社社长郭海鹏说。
若是去牧民家,每天天不亮,家中的女主人便早起开始为茶忙碌。挤鲜奶、熬奶茶,香味儿也成为了叫醒丈夫、儿女最好的“闹钟”。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至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兑入,烧开即可。
奶茶也疯狂:草原儿女不可一日无茶
“你们初来草原的旅游者,喝奶茶时总觉得是一个味儿,但行家却能喝出千差万别,不仅能喝出这个女人的手艺高低,甚至还能喝出这个女人的性格和贤惠与否。”郭海鹏说。据史载,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专门为他熬制奶茶的后妃,从此这门绝技的传承似乎便落到女人身上。火候、成色、调配的比例、搅动的适度、恰当的口感等,熬制奶茶可是大有学问。
“现在,在蒙古族婚礼上,仍保留着这样一个古老的风俗,新娘子在婚宴上要亲手熬制一锅奶茶,与新郎一起捧献于公婆及众宾客面前请他们品尝。之后,另一个更重要的婚礼仪式也开始了:眼含热泪的婆婆,要把自己掌管大半生熬制奶茶的勺子交给儿媳妇,婆婆将放心地退居二线尽享天伦之乐,新媳妇完全可以放手去当家作主。”郭海鹏笑着说,“将勺子作为亲情的传承物,足见茶文化在马背民族生活中的地位。这不但象征着无条件地接纳了新人,而且体现出一种别具民族特色的传承。”
“故乡的奶茶,醇香的奶茶,你讲述着草原上古老的故事。”正如《故乡的奶茶》唱的,这一碗碗奶茶里,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
郭海鹏说,如果有客人来到家里,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首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来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如果客人光临家中却不斟茶,此事会被视为草原上最没有礼数的行为。“这种事情会迅速传遍每家每户,从此‘不斟茶之户’的名声传播出去,各路客人绕道而行,不屑一顾。”郭海鹏笑着说。
而蒙古族人如果去亲戚朋友家中做客或赴重大的喜庆活动,也要带去一块或几块砖茶。在各类砖茶中,最受牧人欢迎的是湖北省赵李桥所产,以老青茶为原料压制成带有“川”字记号的黑砖茶。当南国的香茶与北国的鲜奶交融,牧民再熟悉不过的奶茶就诞生了。现如今,郭海鹏越来越喜欢挖掘奶茶中的文化,“奶茶里有门道,越了解,我也越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