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刚接触茶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饮茶多年的“老茶友”,对于普洱茶,不同时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及不解。
为解决茶友们的各类问题,中国普洱茶网携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太璞品牌、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每周五推出《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讲堂。由专家学者坐镇亲自解答,还原科学客观的普洱茶知识。
诚邀各位新老茶友参与话题讨论,一起探究众说纷纭的茶叶百态。
1、喝普洱茶时的“舌底鸣泉”是什么体验?
“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邓石海大师在《普洱茶》一书上对品饮号级普洱茶时对口腔描述常用的生动词语。
说茶的回甘生津,也就是说唾液随着喝茶不断涌出,导致口腔湿润舒服,是喝茶所追求的极致口感之一。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常都有遇到,只要喝普洱茶的茶友,回甘一般都从两颊开始的。至于舌底鸣泉,好像既生动又神奇,有点科幻。
以下是邓时海在《普洱茶》书中的描述: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为了避开“牛饮”、“干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饮、迥转缓咽外,当茶汤喝入口中,必须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就叫“鸣泉”。但这只是技术性鸣泉,不一定仅只存在于饮茶中,喝任何饮料亦可如此。
要产生“舌底鸣泉”,首先要品饮到好的普洱茶,一般要求陈期较长,树龄较高,当其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有涌出细小泡泡的感觉,同时伴随着不自觉的生津感觉,这种舌下生津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舌底鸣泉”。
2、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吗?
很多人辨别古树茶是看叶底的大小、厚薄,甚至以为叶大、叶厚就是古树茶,反之就是台地。其实,叶大叶厚跟是不是古树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叶的大小、厚薄与茶树的品种有关。
虽然普洱茶的定义中有云南大叶种之说,但云南大叶种是一个笼统概念。据陈椽教授《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一文中记载,云南有200多种茶树品种。其中,属于国家级认定品种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五个品种;省级认定品种、植物新品种、市级认定品种等有长叶白毫、云梅、云茶香1号、紫娟、73-6号、冰岛长叶茶、勐库小叶茶等上百种之多。
以原产于南糯山的勐海大叶种古茶树为例,一芽三叶重1.532克,而由此育种而来,并且在云南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全部以台地茶种植的云抗10号,一芽三叶重1.2克。感觉古树茶是要比台地茶重,但同样引于南糯山勐海大叶种古茶树的台地茶云抗14号,一芽三叶重1.65克。
所以不能简单认为古树茶就比台地茶大、厚。每个小产区的古树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叶底特征。但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