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明“供春壶”传奇
普洱茶
明《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
供春也名“龚春”,少时为吴颐山的伴僮。吴颐山为了专心准备考试,带着书童前往金沙寺闭门读书。
 
传说的“金沙寺僧人”,即龚春事实意义上的师傅,就在此处。龚春在陪读之余,常常陪着老和尚抟坯制壶。当时紫砂造价很高,于是龚春从老和尚洗过手的缸里捞出一些沉淀的陶土,经过反复的筛、洗、压、碾,最终得到了紫砂泥。
一日,他在园中玩耍,见院内参天银杏的树瘤十分别致,于是就想照样捏一把壶。他没有工具,就用茶匙挖空壶体,之后用手指按平胎面,成型的壶面上就留有“指螺纹”的痕迹。
这些指纹交错重叠,甚是可爱,透着灵气。整个壶身也浑然天成,造型惟妙惟肖,把银杏树的盘根错节,树瘤的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配之黝黑的紫砂,全壶尽显古朴和高雅。
据传僧人看过之后喜出望外,收下龚春为徒,倾囊相授,并命名其壶为“供春壶”:一是取奉春神之意,二是取龚春的谐音。
 
供春壶新颖精巧,文雅天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很精准地概括了供春壶的特色,令人如见其壶。其壶质地虽薄,但是非常坚实。
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描述:“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遗憾的是,龚春的传世之宝甚少,唯有树瘤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六瓣圆囊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现在市场上流传的所谓供春壶,多是仿品。
明代嘉靖制紫砂器艺人龚春的出现,将中国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龚春成宜兴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师后,他的作品被称为“供春壶”,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从此,宜兴紫砂器出产发展迅速,百品竞新,名家辈出。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2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