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的大家庭里面,造型何止百千,但有一种壶型,流传数百年而经久不衰那就是:石瓢。石瓢同掇只,匏尊,仿鼓在紫砂行内被称为跌不破的形。石瓢,作为经典的壶型,不仅受到茶人的热爱,也是众多紫砂制壶名家的最爱,因此,单就石瓢这一种壶型,就有多种样式,老玩家也不一定全都认识。
景舟石瓢
顾名思义,景舟石瓢是制壶大师顾景舟设计制作的,壶身为椭圆形,上边窄,下边宽,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形象饱满,虽然是几何形,但是所有的线条都极为柔润。充分展现了顾大师的才气和匠心。
顾景舟:顾景舟原名景州,早年曾用艺名“武陵逸人”,“瘦萍”,后来一直用“老萍”,为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少年时在蜀山东坡学校就读,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颖悟,常常受到学校师长的夸赞。顾景舟一生致力于紫砂壶技艺的开拓和创新,更兼他学养深厚,终成一代宗师,是紫砂壶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充分展示了三边形的灵动和组合的巧妙,请看,身筒为三边形,把为三边形,盖的延伸也是三边形,三个椭圆形的足,也构成了三边形
壶流壶把和壶身也构成三边形,整个壶看起来铁骨铮铮,线条锋锐,清秀俊朗。
子冶:瞿子冶原名瞿应绍,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清代上海人,嘉庆朝贡生,工诗文,擅长绘画和篆刻,并且雅爱收集古物,宅内多摆放名人字画。子冶一生中做了很多壶,大多模仿陈曼生。他喜欢在壶上绘画题诗,然后让好友邓符生篆刻。后来发明了月壶也叫瞿壶,不过制法没有流传下来。瞿壶有粗细之分,粗砂制作工整,细砂多用来画竹。古书记载,上海开埠以后,有日本人专门搜集瞿壶,带到东洋之后能卖几十银洋。
心舟石瓢
石瓢壶是人文壶的经典,历来被人推崇,制作者也甚多,但是能独树一帜的却寥寥无几,心舟石瓢即是自成一家的佳品。
心舟和曼生,子冶的石瓢都不一样,要知道,子冶和曼生是篆刻家,对于制壶,二人皆不亲自动手,而是请陶者,所以可以看到二人的壶,篆刻都是天下一绝,儿制壶工艺却参差不齐。而心舟石瓢从设计,制作,题诗篆刻皆一气呵成。更显精致,后人评价:逸、雅、精、罕。
何心舟,字石林,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清代中晚期的制壶大师,书法,篆刻俱佳,何心舟同任伯年,胡公寿等画家互动频繁,多有合作。何心舟之壶文化气息浓厚,是壶中珍品,底款一般署为:曼陀华馆,石林何氏。
汉棠石瓢
该壶型为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创作,壶身老味十足,做工简约飘逸,端庄大方,是石瓢中的经典款。
提梁石瓢
属于曼生十八式中的一式,壶体古朴凝重,在壶的底部有三足支撑,更显稳重,提梁比较粗,造型呈别致的半圆形,与壶身相称。整体构思缜密。壶上铭文为: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
捺瓢
此壶为马璟辉老师创作,以颇有三角形味道的壶体,壶把和壶流组成,底部三枚围棋子状的足,富有创意,捺瓢壶处处透露出浑圆的美感,稳重而不失轻盈。
东瓢
吴东升所设计,文人气十足,壶的各部件和壶身用略夸张的比例构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小禅瓢
唐彬杰老师独创,小产瓢看似线条简单,实际上变化无穷,壶身体现的是从容的气度,汉纳百川的气魄,静默谦虚的气韵,反映了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包容世事的禅心。
石瓢壶,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意,看完之后,是否想为自己来一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