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品尝古老的味道
茶是故乡浓
到达易武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老茶庄和古马道的风采。经人指引,我们步行转进了易武正街旁的一条小巷。小巷后是一处斜坡,斜坡两侧是老式民居。据路边的一位老者介绍,这条近1000米长的斜坡以前全是由石板铺成的,坡顶就是公家大园(马帮集中、货物中转的地点),因现在已改造成小学校,就把石板路掀了,修成了水泥路。
在易武茶叶贸易繁荣的时代,这条石板路的两侧都是茶号和旅店。现在,只有民居前残留着的1~3米长的石板路,隐约闪现着古镇昔日的辉煌。然而,就是这一丝痕迹,也被石板间的杂草所湮没,无心者很难发现。
听说我们是来探访普洱茶文化的,老人热情地邀我们进门。经他一番介绍,我们大吃一惊,原来,斜坡两侧的民房里,住的就是昔日“同昌号”“同兴号”等几家大茶号的后人! 如今,包括这位老者儿孙在内的新一辈茶人,又重新拾起传统制茶工艺,在手工制茶作坊中重塑易武茶的辉煌。
老者的儿子摆出茶具,为我们泡上了一壶收藏多年的生饼茶。茶具很时鬈,不像祖传宝贝。老者说,由于易武茶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败,祖传的东西大多已经遗失,只有制茶的手艺传了下来。
将头道茶水滤掉之后,老者用花哨的手法开始为我们斟茶,一股茶香在室内弥漫开来。浅黄色的汤汁顺着舌尖滑人喉中,心里顿时暖起来。
在品茶的间隙,老者开始为我们讲解普洱茶的常识。我问了一个很弱智的问题:“这是生饼还是熟饼?”老者告诉我们,正宗的易武老茶树上的茶叶,是不会用来做熟饼的,因为这种茶叶产量很低,做茶人不会冒着浪费老茶叶的风险来做熟饼。
所谓熟饼,就是将做好的茶饼采用人工发酵的方式,让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酵过程。而生饼,则是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发酵过程,时间越长,茶的味道越好。所以,如今易武人做茶,都是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由于追求茶饼质量,易武茶的名号也在一步步回升。
几口茶汁入喉之后,舌尖开始生津。老者告诉我们,易武茶保存时间越长就越名贵,味道也越醇正、厚重,回味甘长,其原因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里面有了时间的味道。”
品尝时间的味道.这对于我来说如同天方夜谭,但是对于真正的茶道中人来说,正是他们追求的梦想。
古茶号的坚持
乡小学四周,密布着大大小小共 30余家老茶号。公家大园里有座关帝庙,关帝庙里有块断案碑,那时关于茶货贸易的一切纠纷,都在这里解决。
与正门口那些老茶号的含蓄不同,小学校背后的老茶号门口,都张扬地悬挂着自己的招牌。
在著名的老茶号“车顺号”门口,挂着一块“瑞贡天朝”的牌匾,似乎在讲述着其旧日的辉煌。据说,因为“车顺号”茶庄向清朝皇帝敬献普洱茶,皇上一喝,龙颜大阅,特赐匾嘉奖。
银子把柜台压得嘎嘎乱响的场景,自然已成历史,但这许多茶叶作坊的存在,让人依稀可见易武历史上的繁华。虽然门前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商贩,但老茶号后人的坚持,也是他们对易武茶声誉的坚持,对重振易武旧日辉煌的信心和期望。  
我们在老茶号间的石板路上穿行,随处可见晾晒在路边盛着新茶的簸箕,这些都是新炒过的春茶,晒干后就可以压饼了。几个身背箩筐的村民从身边走过,他们说要去山上采茶,我们高兴地跟在后面。
茶山茶树赶马人
说是茶山,但如今都是由各家承包,既有古茶树也有新种的良种茶。站在排列整齐的茶树之间,可以看到易武古镇的一角,满山遍野碧绿的色彩让人心醉。一名采茶的妇人,在忙碌的间隙和我们聊了起来。   
她说,自己正采摘的茶树是前几年刚种的,老茶树的产量比较低,不能天天去采,“无论什么茶树,只要到了我们易武,产出来的茶叶就要比其他地方好。易武,天生就是产好茶的地方!”妇人对此很是自豪。我们提出去她家参观手工制茶,妇人爽快地答应了。为了方便我们拍照,她还答应把制茶时间从平时的晚上7点提前到6点。
连接茶山与古镇的是一段石板路,这曾是当年马帮来往的主要道路。顺着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古镇背后山坡上的一块平地,中间竖着一块“茶马古道起点碑”。起点碑上刻着昔日茶马古道的六条路线,历史仿佛在此停留。
残破的古道虽勾起了我的遐想,但我对茶马古道的感觉却依然模糊,听说“东和祥”茶庄第六代传人高义平收藏着较为完整的马帮用具,我们临时起意慕名而去。   
高义平是当地有名的赶马人,听说除了当地的文化站,他的收藏是整个易武最完整的。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高义平将这些珍品一件件地取出来,挂满了天井的走廊,再一件件地给我们讲。他敲锣摇铃,演示马帮、牛帮上下坡、走平路时的不同响声,以及两队马帮相遇时
的号令声、休息时的指令声……或沉重、或清脆的铃声,让我们终于“听”到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景。
亲见手工制茶
无巧木成书,邀请我们去看制茶过程的妇人,竟是高义平的妻子。下午5点多,我们已坐在高家。时间尚早,高义平招呼我们品茶,顺便闲聊。
在高义平家摆放的茶饼包装上,印的是“抱朴轩”的牌手, 这令我们感到奇怪。高义平解释说,自己从2001年才开始做茶,当时发现祖辈创立的“东和祥”已经被外人抢先注册了,他就只好另外注册了“抱朴轩”作为自己的品牌。
时间已过了6点,高义平领我们走进作坊。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是做茶前不能抽烟喝酒,并且要仔细洗净双手,他用清水洗手后,开始生火炒茶。试了试锅的温度,他将一筐刚采的茶叶倒进锅里,并用两只竹勺不停翻炒。不一会,锅里的茶叶冒出一股白色的蒸气,一股浓郁的茶香也在屋里弥漫开来。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高义平迅速将锅里的茶叶取出,倒进旁边的一个簸箕里。趁着刚炒过的茶叶温度还没有散去,他开始了揉茶工序,让妻子继续炒茶。高义平说,其实炒茶、揉茶并不复杂,只要掌握火候就行,重要的是蒸茶和压饼。将当天新采的茶叶都炒过。揉好之后,高义平将前些天炒过并晒干的茶叶搬进作坊,开始蒸茶、压饼。   
他从袋中抓出毛茶,在秤上按每份400克的重量称好,倒进一个底上有几个小孔的铁  制小桶里,然后放在一个蒸气锅上蒸。大约半分钟后,在蒸气的作用下,茶叶变得柔软起来,  高义平把小桶拿下来,将茶叶倒入一个圆底布袋里,并封好袋口,把一袋袋茶叶弄平。
此后,茶叶袋被放到一排底部有槽的特制压茶石下,人站到压茶石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身体,将茶叶压扁、压实。十多分钟后,再把压成饼状的茶叶拿出来,放到木架子上晾晒,这样,就制成了普洱茶“生饼”。
晾晒、干燥后的茶饼,用特制的棉纸包裹,七个放成一摞,再用笋叶捆扎好,这就是“七子饼”。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