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弘益大学堂和《普洱》杂志主办的“普洱茶大健康公益巡回讲堂”在雄达茶文化城迎来第三讲。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就普洱茶的标准演变历程以及茶类包括普洱茶产地、制作工艺细分,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作了详细阐述。
课堂由一场茶道和花艺的曼妙表演导入。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食品所所长、云南省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委员会专家、高级工程师祝红昆女士就普洱茶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发展作了简要梳理。普洱茶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紧随普洱茶产品的发展,近年来学界逐渐达成一种共识,让普洱茶从传统六大茶类中旁枝斜出,自成一类。她指出,虽然如此,必须标准化生产,方能保证口味稳定。
今年在3月大理举行的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对于红茶加工技术规范的议题,本土鲜少相关的专家参与动议,我省作为中国茶叶市场的红茶输出大户,在这样的标准立项上缺失话语权,于本土茶商和茶产业的发展皆为不利。
近十余年,普洱茶市不论是2007年的断崖式跳水,还是2014年古树普洱的惊鸿一现,均在暴热后进入无法预期的蛰伏,一直以来,普洱茶始终缺乏一个理性、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这番无序竞争困局,有资本、行业、企业本身的因素,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归因于人们对普洱茶认知的盲区,没有大众普遍认可的标准体系可供参照,广大消费者唯山头论、唯纯料论、唯古树茶论等论调,是长期以来商家不断引导的结果。
祝红昆女士解读了国家卫计委于年内发布的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信息,其中规定:不再为包含茶叶在内的植物性食品设置稀土限量标准。茶叶中所含稀土不溶于水,茶汤中的稀土浸出率不足以对饮用者的健康构成潜在风险。这也让广大茶企和消费者放下心中大石。
在普洱茶现行的GB/T 22111-2008国家标准体系中,明确了普洱茶的界定是指: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75个县、639个乡镇。在此范围外生产加工出来的茶都不是普洱茶,即便本省茶企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购买茶叶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接下来,由云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周岚女士为大家从医学实验的微观角度解读普洱茶的品饮功用,令人耳目一新。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
我们常常提到的儿茶素其实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茶多酚中的一种,具有苦、涩、轻甜的口感,且不稳定,在自然环境中易被氧化、分解,因此普洱茶的储藏不宜置于高温(>80%)环境,商家对于普洱茶的仓储也要遵循这一原理。儿茶素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被认为比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强,因此适度饮茶具有预防皮肤癌、肺肿瘤的功效。
茶叶当中含有的茶氨素与茶叶的口感质量、价格高度相关。
茶饮的药用在样本量较大的人群研究
据一项来自伊朗的实验表明,茶汤的温度越高,食管癌的患病风险随之增加,茶不宜在温度过高的状态下饮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喝茶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一项实验表明,饮茶不仅不会造成钙流失,还能防止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但是,由于茶多酚会和铁结合形成络合物,阻止铁的吸收,导致血液中铁的流失,并会与蛋白质、消化酶相互作用,育龄妇女,老年人,青少年建议餐后饮茶。
由于普洱茶特有的工艺,含有天然诺伐他汀,能够起到降血脂的功效。
茶氨素能促进α脑波的产生,因此饮茶能松弛神经,也能抑制一些癌细胞的生长。
绿茶可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而红茶不明显。
对于广大消费者心存疑虑的饮用方式微观解读
她提到茶和糖本身目前没有科学实验表明可以相互作用,但是糖类属于高能量物质,不宜使用过量。而柠檬+茶的饮用方式,由于柠檬富含维C,且能保护茶叶不被氧化、降解,是一档不错的组合。牛奶和茶搭档,也不影响茶本身的生物功效,但会妨碍红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她指出,普洱茶并非如传统所言,越陈越香,各具最佳饮用时期,其实这也和我们提倡的健康品饮互为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