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本质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晓得紫砂壶的本质就是用来喝茶的,是泡茶的工具。
基于此,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关于大部分的使用者来讲,只要这把紫砂壶契合制壶要求,是本人所喜欢的壶型和泥料就能够了,半手工或者全手工的差异也就并非那么重要。
现今紫砂制造有些虽冠以全手工制作,但实际还是或多或少地借助现代化手腕在制作加工,这也不要去承认,紫砂艺术是一个总的范筹,也没有必要去过份强调全手工、半手工,即便用模具在制作,模具还是在制壶初级阶段应用,大量工程还是靠全手工在做,也应该算全手工,艺术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作品能否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其价值标准(市值)要看作品的艺术含量和市场投放数量的多少而定,物以稀为贵只是最朴素的道理,至于制造的过程能够疏忽不计,若要使紫砂艺术进一步展开,就要采用更好、更精、更美的辅助工艺,工具,这也是每位从艺人的额外课题,而不是停留在前辈原始制陶、制壶方法上固步自封,只有想方法进步,才能超越过去,只有积极调动每个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才能使紫砂艺术更精、更好、更美。
紫砂艺术是项传统技艺,作为一个制壶艺人,在主张全手工制壶的同时要更多的用脑去做壶,全手工制壶是一个基本功,是必需具备的应有素质,不会全手工制壶的艺人,也不能算真正的制壶艺人,也不会使本人的壶艺程度到达一定的高度,若能定期举行一些传承性的全手工技艺表现或竞赛活动,应该要倡导,也是很有必要,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传统技艺精髓,发展技艺,使古老的技艺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总之,紫砂需求传承也需求创造,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不需要夸张所谓全手工紫砂器的绝对工艺价值,而影响紫砂艺术的发展方向。紫砂艺术需要全手工维系,但不是权衡紫砂艺术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更多的精神去倡导人文紫砂,艺术紫砂,文化紫砂,共同为紫砂创造美妙的明天,为后人留下一点可值得借鉴的东西。
茶壶用模具制造受非议,并不是模具自身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需要,是工业文化带来不可抗拒的压力和动力,使用工具、模具是手工工艺批量制造中的一种进化现象,为什么非要将模具排挤在艺术发明之外,为什么非要用原始的制造手法来评价权衡艺术价值的上下。有些原创艺术品设计不可防止地存在着制造的特殊性,借助一下模具也是必要的办法,有些设计需要改良完善,常常完善的过程,就意味着重复,借助模具情有可原,手工与模具的问题,终究是质和量的问题,如用模具创作了一件艺术含量很高无独有偶的壶具作品,我想不会比最精致的全手工仿制品的价值来得低。还有其它借用特种工具制造的艺术作品,如现代的玉雕、木雕都用机械化制造,那么用这种手法制造的作品算不算艺术品。
可想而知,不算也不行,一切艺术都是智慧的结晶,用智慧发明取胜,紫砂壶也不例外,所谓全手工制壶并不是壶艺的全部,也不是价值的全部,更不是创造与发展的全部。
汪寅仙的光货《曲壶》,圈内众所周知是借助半手工成型,做出了力度美与滋味,夸张的诠释了曲线的张力与漂亮,且做工十分扎实到位,曲壶成为了汪寅仙的代表作,为众多壶友所喜欢。由此可见,全手工半手工并不是鉴别好壶的标准,是要多方面相结合而论的。
一把壶的精气神韵能否充足饱满,壶型能否做的规整、比例能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才是决定一把壶价值的综合标准。
看壶,不能以偏概全。一把可收藏的好壶,是由泥料、做工、壶型等多方面要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