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曼谷唐人街茶行喝熟火乌龙茶有感
普洱茶
一、小旅馆“千里香”
曼谷唐人街是由三聘街、跃华力街和石龙军街三条大街组成,周边环绕着数十条交错纵横的小巷,里面住着的人们,祖籍以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为最多,占约百分之九十以上,他们仍沿袭着祖辈们当初的饮食生活习惯来过日子,作风道地得很。所以住进唐人街,是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的做法。
我们在阳光毒辣的下午向旅馆报到,烦躁难耐,预备进门后就要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茶叶拿出来冲泡,慢慢吸两口恢复元气。
这是自以为是最精明的自救方法。
你知道,住过的旅馆,从来只提供淡然无味的茶包,或像茉莉花茶或像绿茶的物品,喝来黯然神伤。
自备茶叶早已成为生活中的指定动作,忘记带犹如瘾君子发作会死人的,最低杀伤力估计会狂发脾气,枉死难以数计的细胞,将来难免也会得癌症。
踏入房门不知怎的马上瞄见在茶桌一角,稳当地摆放了一套瓷器泡茶用具,包括一把约1800CC大小的茶壶,两个茶包整整齐齐依偎在壶身,四只约50CC大小的茶杯,统统安身立命于一只漂亮的盘子上,旁边站立着一只忠心耿耿的电插煮水壶。
潜意识拿起茶包(检查)看看,上面书写着“二号千里香”,一个字一个字温柔地注视着我,像是安慰我之前在所有旅馆曾受过的有关茶包的委屈,我随即溶化,收拾好自己无礼的挑战,然后心里响起连串欢呼声,天,这是老潮汕无疑,随便一家三星小旅馆,随便出手迎宾的便是岩茶。
当然还有那一盘一壶四杯的工夫茶格局,是平身第一次难得的于旅馆碰到这样的安排,以往用过的大多是就手的玻璃杯,或中式的有盖又把瓷杯,从来不敢奢求旅馆房间会有一把茶壶等着我,更别谈工夫茶具。
稍具喝茶常识的茶民必熟悉,工夫茶冲泡方法是承接自中国唐朝的泡茶法,悠悠穿越时间荒野这么久,都说得到其精粹传神的是中国广东省潮汕人士,而当我置身于潮汕区时并不认为这些话是对的。
 
直至这一日,我发现它的灵魂原来潜藏在这一个小房间,马上心软。  
我第一次认识“千里香”原来是只茶名大约也快二十年了吧?
孩童时站在人家门口观赏电视播出的电影「十兄弟」,早已熟知“千里眼”属其中之一位弟兄的花名,表示他拥有超能眼力,可望得很远很远,对不起,不知道多远,总而言之很远。
后来少不更事时乱读一些野书,知道“千里驹”用来形容能力超强,锋芒毕露的少年侠士,心向往之。
都是“千”,都不是“万”, “万”只好是万念俱灰、万劫不复、万丈深渊。
因此当有人宝贝地捧着一只中式古旧锡罐递给我欣赏,说要泡里面的茶请我喝,咕哝一声茶的名字,也听不清,我就自己往锡罐上读刻铭,看见龙飞凤舞三个大字“千里香”,即刻为“千里”二字着迷了,只觉美艳不可方物,这么香这么香的香茶,现在与我这么近这么近。
 
同时期认识的茶名还有半天腰、不知春、金柳条、醉海棠等等,都是绝色的美艳亲王,以其独特的莲花碎步款款走进我的生命。但后来由于清香型乌龙茶大军杀到,茶民见风转舵大举白旗,上述熟果香型岩茶不知不觉一一凋零,喝岩茶渐渐变成死硬派的地下活动,那些超美丽的锡罐岩茶也渺无音信了。
小旅馆提供的工夫茶器虽属街边货色,但到底是套完整茶器。“千里香”茶包也非正岩顶上茶,但到底味浓香醇。正因为当地人的生活观念中,人人都认为喝茶就该是这样喝的呀。
所以根本无人觉得怕麻烦,打算走捷径。这些小小,小小的事情一旦坚持久了,成为举手投足眉目之间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震撼,令人充满活的生趣。
怎么知道它是街边货色,小旅馆下来左右几条横巷的巴刹,都摆放在摊位上了,可见是家庭日常必需品,市井老百姓也懂得购用的一件物品。
信步走进一家老陈卤鹅食档,指指点点一番准备大啖祭其五脏庙,只见年轻伙计在厨房已经准备妥当一套工夫茶器,开始舞弄着一把高身银水瓶,将泡好的茶倒入瓷壶,利索地把那套茶器送到我们桌面。
一看,原来人人桌面都缺不了这套救生工具。那水仙茶,喝来浓郁甘香滋润,可救蚁民贱命。问老板娘要买,马上从身后小橱抽一包出来。
恕我作出肤浅的结论,什么叫做营造生活方式,什么叫做创造生活风格,这就是。把事情和物件都还原到它原来的样子,是茶就该有茶的味道,应该如何冲泡就如何冲泡,然后大家懂得喝,喜欢喝,到处买得到,并且,不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味。
 
二、林明记茶行
唐人街还有一些老茶行在经营熟火乌龙茶。有家林明记,是家宽敞的店,左右两面墙,一面布满用锡打造的茶桶,正正方方的,横卧着,所有盖子向外看齐,方便取拿里面的茶叶。
另一面是玻璃柜台,款式像极20世纪70年代我生活的新村,那时的洋货店、药材店都这样。于中央摆张大长桌,包装茶叶用。
桌下搁了个小炭炉,炖着壶热水。靠厨房进口有小桌一张,桌上抢眼地立着个老旧茶壶暖炉与工夫茶器,以为家常饮用。
店家祖籍来自广东潮汕,他是曼谷出生的第二代,珍重地从玻璃橱依序将茶拿出来请我看:肉桂、金柳条、大红袍……,全使用古法手工包装张宣纸左折右转,便成密密实实、方方正正一个枕头形的茶包,合四两重。
我们用半咸不淡的普通话、潮州语、英语混杂交谈,居然也头头是道。
我实在忍不住,自顾从暖炉拿起茶壶倒了杯茶喝将起来,汤色深褐、散发甜的果香、无火气、味道浓醇、口感浑圆成熟,是经过拼配法的基调,是经过存放的基调,是经过复焙火的基调,是经过阳光和雨和空气、经过时间的洗练的一手水仙茶,它来自武夷但已不属于武夷,茶们在不同的地方都能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熟成方式。
老板名叫林铭全,父亲的创业家传店开了九十年,宝号叫“林明记茶行”,在隔壁;自己的店置于这里算来大概只有四十年,茶叶都自己焙火。他和弟弟分了家经营,仍叫同样名字。
 
三、美记茶行
另一家在曼谷唐人街地铁站附近,有日傍晚我们闻到茶香循着香气去,看见一家“美记茶行”。
古老锡桶堆砌成一堵墙的设计风格,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喻为传统茶行的指定签名,直至今日,我仍觉得这一手露得又漂亮又实用。
周遭有些商店室內设计徒然有形,家具归家具罚站,人们归人们绕道而行,两不相干、完全扯不上关系,这样与生活脱节的布置是很难让人留下记忆的。
漂亮,是锡桶的材质、打造的手工、造型的饱满,是桶够大,一堵墙更加要够大,显示茶的大气磅礴。
实用,是把所有不同山头的岩茶纳进个别桶内,往往茶叶并不会收满,预留空间制造一种小气候在桶内,使岩茶在阴凉黑暗空气中滋养着,自然陈化。
有人将岩茶小撮小撮收进铝箔袋密封来收藏,那是收藏一百年也不会变好喝的。
可惜如今在吉隆坡与巴生一带,有些茶行静极思动,已将这堵“锡桶墙”砸掉,换上玻璃橱,真是自由社会人各有志啊。
我一眼看见“美记茶行”这堵墙,马上不客气地表示亲切,向掌柜的殷殷垂询起来:“桶上所写的茶名,茶叶都还在吗?锡桶是从潮州来的吗?这么香,谁在焙茶呀?”
掌柜的是妈妈,本是广东潮州人士,于十六岁嫁过来曼谷,就开始跟着陈爷爷学做茶的加工与买卖,当时是1938年。
如今七十载的一身好功夫,嫡传给了小儿子,小儿子满脸油烟满身茶香走出来,显然是在焙茶间忙劳作。
问他,怎么知道一个茶焙得好不好?他说,爸妈两位老人看看茶叶,嗅嗅茶香就知道欠缺了什么或在哪里出了纰漏,他随时作出调整;又说,焙茶的温度是最不好控制的。
茶叶焙火,原是茶叶初制时最后一道干燥加工,使茶身含水量维持在标准内,方便收存。
经过一段时间再次干燥就称为“覆火”,目的是为了提升茶的风味,让已制成的茶产生熟火香,喝起来身体会感觉比较温暖,不那么寒凉。
 
乡亲父老辈对焙茶功夫往往有出人意表的执著与傲气,所以消费者是绝对不能在两家店买到相同味道的茶,家家户户卖的茶都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绝对独一无二,喝对胃口后一辈子会依赖它。
他们大多数人的祖籍皆为广东潮州,有件事却让人好奇:就算店铺前方挂“正宗凤凰单丛”字眼的招牌,但店面销售却以福建武夷熟火岩茶为主打,为什么呢?
他们说:曾经,大家也希望能喝到家乡的茶,况且原乡人脉通顺,说话行事也牢靠,无奈广东风凰单丛茶毕竟生产量太稀少,导致价格飞飚,人人闻风而逃,想做亦做不起来,而福建武夷岩茶和广东凤凰单丛茶本是同根生以性格、气息相近的基调,合理的质量,布满传统茶行当然水到渠成。
旧时那个年代,海外华侨孤身作战实非易事,于是都联手起来成立茶商公会,无论与产地周旋进出口转货还是营运成本事项,大家唇齿相依日子比较容易过。
 
他们自己喝什么茶呢?答案是茶末。
焙笼底的茶碎,包茶后剩下的碎末,一句讲完,收集所有还能冲泡的箩底橙当宝贝藏着,每朝拿一大撮扔进茶壶,就那么浸积着,喝完加热水喝完加热水,那是一家人一整天的救命水。
我老实不客气地自斟自饮,只见汤色呈琥珀红、晶莹清澈,尝来底韵丰厚,口感有绵绵不断的活力,喉底带甜,完全摆脱岩茶收不好或焙不好必出的纰漏即含有“吐青味”。
这是走访茶乡多次之后的经验,茶农和家人怎么喝,卖茶者在家喝什么,跟着喝吧,虽不中亦不远矣。
一般茶行如今面临的困难,恐怕都与接班人有关,焙茶师父的后继无人,令许多香味魂飞魄散,茶们黯然郁郁而终。
茶行新代或不以为然如此辛苦劳作,也有些志不在此,人在心不在,手功夫真的马虎。
也有些茶行长辈们,处心积虑安排下一代去做别的专业,不让碰茶叶,都说太辛苦了。祖传三代的秘方,眼看就要一点一滴从人间蒸发了。
作者:作者许玉莲 摄影许先
日期:2023-12-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