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央媒两度发文揭露“天价茶”内幕,矛头直指货不真价不实的“名茶”。其中,《天天315》报道,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茶叶也能卖到数万元一斤。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实中,价格不菲的茶品不在少数,这些高端茶品该何去何从?
理性看待“天价茶”事件
权威媒体相继发文揭露行业现象,表面上矛头都指向了“天价茶”,事实上,媒体与消费者反对的是无凭无据的“天价”,而不是“天价的茶”。
茶叶虽是饮品,茶树的种植、茶叶的采摘与制作,加上后期仓储、物流等诸多因素,都增加了看似寻常的产品的价值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坦言,中国茶叶品种很多,但要通过一个具体标准去鉴定,很难。众所周知,价格和供求关系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要看茶叶的品种是否具有稀缺性,“不能够完全说天价茶叶本身都是不合理的价格”,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茶叶品种,而每一种茶叶有不同的等级要求,有的茶叶,比如明前茶可能的确非常少,如果达到相应的质量等级标准,定价就一定会高,这是由市场决定的。
高端产品的市场阻力大?
有学者称,“天价茶”被揭露后,价格不菲的高端产品将面临不小的市场阻力。事实上,消费者的素质逐步提高,理性消费的观念得到推广等微观因素确实会给定位于高端产品的茶叶带来一定的阻力。
但是,物以稀为贵,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茶,即使“天价”,也不乏追随者。另外,“面子社会”、“人情消费”等现实因素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改变。此外,茶专家所提倡的“根据价格承受能力消费”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费者接受,有购买力足够的消费者在愈加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对茶叶的升值空间持乐观态度,上述这些因素无疑是高端产品的助推剂
高端茶品与品牌溢价的“雷区”
货不真价不实的“牛栏坑”茶叶备受指责,现实中,“冒名顶替”的古树普洱、以次充好的柑皮普洱和年份混淆的中老期茶等都给茶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李斌认为,作为卖家,要确保卖给消费者的茶叶确实如所宣称的那样,没有任何虚假成分。如果真的经过了多重筛查以及各种采摘、萃取、加工制作方式,那么这个茶叶就物有所值,也有需求。
如同“伪牛栏坑”茶叶给武夷岩茶蒙上阴影,鱼目混珠的“正宗新会柑”令柑普茶发展缺乏市场信心的拉力。因此,无论是推广高端产品,还是合理的品牌溢价,都必须建立在“名副其实”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