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新生代消费崛起,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贫,都为整个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一些产茶大省都在全力支持本省打造“千亿茶产业”。
在这样的一个目标下,各省份也在通过积极推动区域品牌打造、培养龙头企业,助力企业品牌升级,并围绕产业的提质增效,在茶园规范发展、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增长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茶产大省,在朝着“千亿”产值目标奋进的路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云南省
2016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10万亩,采摘面积达575万亩,总产量37.5万吨,综合产值达670余亿元。
2017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19.5万亩,位居全国第二,茶叶总产量38.7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达742亿元。
201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全面绿色发展,打造千亿云茶产业。
该报告提出,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并将打造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茶产业重点县15个。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大公用品牌。
2018年3月份,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在勐海县工业园区举行举行了勐海工厂揭牌仪式,中茶重回勐海,开工投产,在业界看来,这也是助力云茶千亿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了解,2018年“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已增长到64.1亿元,连续2年居“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福建省
2016年,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的18%,茶产业综合产值近900亿元。
2017年,福建省茶园面积382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却创造了毛茶产量、毛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三项全国第一。其中,毛茶产量45.2万吨、产值235亿元人民币,茶产业综合产值937亿元。
福建拥有1600多年的产茶史,是乌龙茶的故乡,它也是产茶大省,茶的品种丰富。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福鼎白茶,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
2018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等,适当增加乌龙茶、红茶、白茶比例,稳定茉莉花茶生产,调减绿茶份额,大力开发名优茶和特色茶。
另外,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推行投入品登记备案和实名购买制度,严格执行茶叶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制度,加快推进“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兴茶君也了解到,当地也在全力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茶叶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那么,2018年,福建的茶业综合产值会不会突破千亿大关,成为率先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产茶大省呢?
湖南省
2016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到206.6万亩,产茶18.6万吨,出口4.5万吨,出口创汇1.5亿美元,茶叶综合产值648亿元。
2017年,湖南省茶叶园面积达到243万亩,产茶25.1万吨,出口4.7万吨,创汇1.6亿美元,实现茶业综合产值713亿元。
另外,2017年,湖南省的茶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已增加到3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市级龙头企业扩大至107家。
近年来,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岳阳黄茶文化节、“湖南茶业博览会”及湘西黄金茶系列推介会的持续举办,热火朝天,带动并创新了湖南茶业营销方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尤其是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千亿产业十强企业”公布后,湖南打造千亿茶产业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另外,在2018湖南省茶业行业发展推进会上,我们也看到了湖南对迈进千亿俱乐部的时间构想:“到2020年要做大做强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实现全省茶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据了解,湖南将以安化黑茶、潇湘绿茶、岳阳黄茶、湖红红茶为重点,推进茶产业不断发展。这一片片茶叶,将在湖南支撑起千亿大格局。
四川省
2016年,四川茶叶综合产值已达550亿元。
2017年,四川茶园面积超过500万亩,产量2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30亿元,全省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位。
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业作为脱贫奔康、富民强省的特色支柱产业,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标准化茶叶基地、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和企业品牌。“天府龙芽”、“蒙顶山茶”品牌正逐步深入人心。
在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我们也看到,竹叶青、川茶集团、米仓山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不断探索“共商、共建、共享”全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2017年,该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有62家,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23家。
可以看到,四川正在将川茶发展主题聚焦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并从品牌上着手,对川茶进行升级改造,在未来几年内让川茶美誉度和知名度迅速提升。
贵州省
2016年,贵州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502.2亿元。
2017年,全省茶园面积为717.6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25万亩),产量32.72万吨,2017年,全省加工企业(合作社)为4149家,同比增长10.3%;综合产值567.8亿元。
可以明显看到,贵州茶业已从生产、加工、市场等多维度的"全产业链"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加快促进了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了湄潭,凤冈,石阡,都匀等茶叶优势产区和产业集聚区。
另外,依赖茶文化的提升。以茶文化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带动茶叶的生产销售,也是贵州茶产业在积极尝试的一条融合发展之路。
贵州茶产业正迎来历史发展机遇,这几年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贵州茶产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条日渐丰富、成熟的茶产业链正在贵州加速形成。
湖北省
2016年,湖北省茶园总面积509万亩,总产量29.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201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533万亩,总产量31.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以恩施玉露、利川红为代表的湖北茶叶品牌,已成为湖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另外,其茶叶出口额上升至全国第4位。
湖北也是产茶历史悠久的省份,茶文化底蕴厚重,多年来,茶叶综合效益不高是湖北茶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改变的局面。通过加大产业投入,扶持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设备改造,强化对龙头企业支持,促进了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湖北省正在进一步加强开拓茶叶市场,充沛茶叶品牌内身动力,着力打造“三绿、二红、一黑”六个茶叶品牌,像这两年,湖北赤壁青(米)砖茶的全国推介,也做得有声有色,积极进行产销对接。当前,湖北省茶产业在“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的发展机遇下,湖北的茶叶品牌正积极抱团加速“走出去”。
总结:当下,茶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各省份的茶产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都在加快茶产业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个别省份茶产业已逼近千亿产值,也让茶界振奋、鼓舞。
在当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年,各省也在积极通过拓宽销售渠道与市场、扩大茶饮消费群体和延伸产业链、去产能上作文章。一些省份正在加大培育出口型茶叶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诚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茶产品的信赖度,强化品牌打造力,在深加工上下功夫等,这是当下茶产业“提质增效”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兴茶君在此也期待这些产茶大省,能在茶产业发展道路中摸索出一条高效、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