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喝了润元昌的布朗之春,对于布朗之春的价格,我认为是比较值的。坊间对当时第一批布朗之春的老大哥大美之春赞誉有加,第一批15年大美之春有集邮一片,2017年又出了第二批大美之春, 基于布朗之春给的良好印象,于是继续集邮2017大美。
2017大美之春,封面说明上印着使用2015年原料,2017年制作,难道这个2017年的大美和2015的大美是同一批料制作的?其实这个中间是有许多玩味的地方,原料是15年的毛茶还是15年当年就做好的熟茶2017年压制?
如果是和第一批2015年大美同一批发酵后,2017年再压制的话,二者口感风格上应该差距不大。但如果是2015的毛料摆到2017年再发酵,那中间的变数其实就比较多。
感觉身边最近喝熟茶,红茶的人都比较多,喝白茶的人也多了起来,难道一切都是普洱涨价惹的祸?
大美双层棉纸包装,面纸接触饼的边缘上稍有茶渍,这种一般不太影响,蒸压干燥后对于熟茶也许需要更多一点干燥时间,但这一点点并不是存储潮湿导致的。
干茶压的还算紧实,有一定堆味,撬茶了7.96g,洗茶洗一次,静置60s,让茶叶多舒展一下再重新烧水开始泡第一泡。
第一泡, 30s:
润的熟茶第一泡一直感觉会比较淡,是因为揉捻或者压制的原因?所以第一泡重手一下,保证和后面汤色基本一致。
茶汤栗红色,目前不算清澈,熟茶香目前暂不突出,汤水柔,有厚度,略有苦味,舌尖有一定涩感有一定收敛感,带一点所谓的回甘,熟茶甜度一般。
第二泡, 10s:
从第二泡开始恢复正常冲泡时间,汤水依然柔顺,收敛感涩感还在,但有一点点非常轻微的酸感,发酵估计偏轻一些。
第三泡, 10s:
涩感明显,饱满度欠佳,对于这个价位的熟茶没有做出口感上的饱满度来是一个稍让人失望的地方,这个和第一批的大美还是有差距的。
第四泡, 10s:
涩感依然稍强,茶汤比较轻快,不属于厚实的风格,润度还可以。
第五泡, 15s:
适当延长一下冲泡时间,总体感觉茶汤厚度下降,看叶底,此茶发酵度确实偏轻一些。
第六泡至第第八泡, 20至25s:
可以明显感觉到大美之春的续航力下降,此时茶汤滋味薄寡一些,润度还将就。
那么总结一下:
还是一样的,所谓熟茶要喝浓厚甘滑,熟茶独特的香(有些熟茶的香不错有特点的),带点回甘那是加分项。也就是说浓厚甘滑是一款好熟茶的最基本的几个因子,那么大美之春现阶段表现如何呢?
浓:适中,不算浓稠
厚:2,3,4泡厚度还可以,第5泡开始下降,续航力欠缺一些
甘:有回甘,甜度一般
滑:2,3,4泡还可以,后面属于轻快的路子
17的大美之春,浓厚度适中,不是厚重的熟茶。有回甘,甜度一般,有一定涩感,香不突出,耐泡度一般,整体口感比15第一批大美弱一些。
所以基于以上的口感,17的大美说是15年的原料,那应该是15的毛料17新发酵的无疑,口感和15款有一些落差,现在的表现略显中庸,某种程度上来说之前喝的布朗之春让人续杯更有冲动一些。
后面会如何呢,等等看看。同样买了15,17大美的,是春天控的,你不自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