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称得上普洱茶的,从功能和性质上来分,也只有生熟两大类别。当然也包括刚出的新茶和数十年甚至百年的老茶,还包括半新不旧的中期茶。
生茶从晒青毛料到紧压成品,可以一两不少的出成品,也可以巨亏10/%至15/%;如果是熟茶这一块,更不得了。亏耗甚至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单单风选静电这一关,亏耗就很大。另外,因为匀堆搅拌氧化等造成的损失也不在少数。这些茶如果是不值钱的台地或小树茶,倒也罢了。假如是价值不菲的名山古树茶呢,颇让人踌躇再三,毕竟是真金白银花了大价钱换来的。到底是眼前先把钱赚到手重要呢,还是茶品重要或者人品重要。不同的茶人有不同的答案,把茶当做商品的自然是把赚取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了不少所谓的成功经验:金句(1):能赚钱的茶才是好茶。金句(2):再好的茶不赚钱也无用。诸如此类,凡此种种。
业界还有一种和事佬的说法:“都是好茶”。直接否认了孬茶的存在。我们再深入观察抛出这一论点的商家,到底出卖的什么货色呢?原来他们仓库里屯满了成本不高的大厂货,廉价的口粮茶。做这种茶的还有一套貌似滴水不漏的理论:”茶无绝品,至臻为上“。实际上,持此论点的是装着明白说糊涂,试图把普洱茶这水搅浑,顺势浑水摸鱼!这话怎么分析,似乎无懈可击。真的吗?比如说曼松古树茶,年产量仅几十公斤,当年就消费差不多了。用不了几年,将变成绝品。还有百年宋聘等为首的号级茶,大多所剩无几,在可预见的未来亦将成为绝品老茶。历史上,好多风光无限的明星茶,早已不见了踪影,连成为绝品都没有可能。剩下的也许只有一声叹息啦!
很明显,持这种观点的茶人是现实派,不赚钱的茶是不会做的,哪怕再好的茶只要没有利益其它免谈。从匀堆的灰尘亏耗,到风选静电除杂、除梗、除黄片等等,可以巨亏10/%上下。如果再抛去5%左右二口货(二级品),总计亏耗甚至可以达到15%。目前,这种处理晒青毛料最先进的工艺,风选静电一条龙流水线,相当于当前军事上中美最先进的察打无人机。比之传统的费工费力的人工挑选亏耗大很多。许多做古树纯料的避之唯恐不及。当然,如今在讲究现实的今天,能这样做的茶人少之又少,这种相当“二”的做法还会让“现实”派笑话透了。但“口感健康”派却不这么认为,入口的东西比天都大,健康是第一位,生命很美好,生活很美妙,没有理由不珍惜。消费者信任你,把健康与金钱慷慨地交给你,你必须做出承诺和付出,不要很任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做法是过去式。做人做茶太聪明了反而适得其反,有时候吃亏也是福。
我们做茶一直在路上,坚信“茶品即人品,品茶如品人”。以此为出发点和宗旨,并付诸行动,贯穿始终。
茶人最终靠什么讲话,是靠华丽的言辞,能言善辩?还是理论上引经据典动辄数十万字的煌煌巨著。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作品,茶品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