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高山茶好喝,喝过高山茶的人都有共识,小恩日常饮茶,对高山茶也有诸多偏爱。
今天小恩为你解析高山茶好喝之谜。
一. 如何定义高山茶?
1.以海拔做定义,是比较没有歧见的说法,但在高度上,虽有业者是以海拔800公尺或1400公尺开始算起(1公尺=1米),但大体而言,仍以生长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茶叶为主流共识。
2.至於台湾现有种植茶树的高度是以海拔2600公尺为上限。不过高山茶一词也经常套用于产制于高山,但产地名气不大,或少数产区不足海拔1000公尺,但位居高地河谷,且富有高山气的优质茶叶。
所以高山茶并非专指某地生产的茶叶,而仅是与平地茶相对的一个概念名词,但是高山出好茶却是不争的事实。
3. 业界通常把海拔600米以上地区所产茶叶通称为高山茶。
4.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中国名茶产区虽然几乎都位于山上,但却集中在一定的高度范围中。一般地处北纬30度,海拔在700-1200米左右,周围的植被要丰富,多处于山的阴暗面(茶山不背阴,茶质弱三分)。
二. 高山茶越高越好是个误区
海拔和茶叶品质关系是很密切,然而海拔还是有一定限度才能出好茶。因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一般海拔高于1200米的茶园,最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冬天低温易受冻害,夏天高温易受旱害,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内含成分的合成,如叶绿素等物质的含量,做出来的绿茶茶汤也都偏黄,苦味加重等等。
所以,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茶园相比较而言的,也并不是说山越高茶越好。盲目的相信海拔难免会陷入误区,慎之,慎之。
三. 高山茶的特征
1.因高山区日夜温差大,茶树生长缓慢,由于湿度和雾珠的增多,使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而红黄光有利于提高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这对提高茶叶色泽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质。
2.高山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3.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
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四. 高山茶天生拥有两个优势
1.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导致茶树芽叶中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进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的成分。
2.由于日夜温差大及长年午后云雾遮蔽的缘故,使得茶树的生长趋于缓慢,让茶叶具有芽叶柔软,叶肉厚实,果胶质含量高等等的优点。
虽说产于高山的茶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产量少;种茶,采茶与制茶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虽此,但还是有诸多茶客为高山茶所着迷。只因其冲泡后,久久不散的茶香气韵及耐人寻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自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满布心中,这也正是平地茶难以抗衡高山茶的主要原因。
五. 这些因素影响高山茶的品质
1. 气温
气温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减低,而温度又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茶多酚和儿茶素随着海拔高度而减少,而氨基酸则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茶叶中的不少芳香物质也随之增加。因此高山茶喝起来鲜爽甘醇。
2. 降水
高海拔茶园具有低温、高湿度的气候特征,非常容易产生云雾天气,会散射太阳光,阻止长波的红橙光,散射蓝紫光,增加茶树氮代谢,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芳香物质的合成。低温可以使茶树新稍缓慢生长,保持相当长的嫩度,昼夜温差的悬殊,更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
3. 土壤
高山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以致茶树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物质丰富;而平地茶园多属红壤粘土,较为粘重,肥力较低,因此,茶树生长往往较差,尤其是茶叶香气滋味不及高山茶。
4. 植被
山间林地,树木丛生,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园的光照达到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