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唐煎、宋点、明泡,独没有元朝的,难道元朝人不喝茶?
本文导读:在明朝前期,煎、点法依旧是饮茶的主流方式,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才出现了“瀹饮法”。瀹饮法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体察民情,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所以下令贡茶改制---废除“龙团凤饼”之类的紧压茶。此举正好对元朝流行的“重散略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更加促进了茶叶加工从饼茶向散茶的转型。
 
在学习饮茶历史的时候,陈老师说到了唐煎、宋点、明泡,这三种重要的饮茶方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今天我们说一下:明泡。
 
明朝时期中国茶饮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就是“瀹饮法”的出现(瀹:音同月,有浸泡之意),简单理解就是开水泡茶,现在的盖碗冲泡就是这种形式的。
 
茶友们可能会奇怪,唐煎、宋点、明泡,这茶叶历史发展中怎么少了一个元朝呢?莫不是元朝人不喝茶?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这里要说明一下,元朝之所以没有什么著名的饮茶方式出现,并不说明元朝人不喝茶,也不是说元朝人不会创新饮茶法。
 
其主要原因是,元朝存在的时间先比较唐宋明清比较短;其次,那时候宋末、明初也都是出于动乱之中的,可以说夹在中间的元朝,其实安稳的太平日子是并不长久的,这种情况下饮茶文化是来不及继续孕育和创新的。
 
元朝虽然没有出现后来的“瀹饮法”,但却因为茶叶加工方法的简化,而为后来明清饮茶文化的发展创新打下了基础。
 
在明朝前期,煎、点法依旧是饮茶的主流方式,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才出现了“瀹饮法”。瀹饮法,出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体察民情,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所以下令贡茶改制---废除“龙团凤饼”之类的紧压茶。此举正好对元朝流行的“重散略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就更加促进了茶叶加工从饼茶向散茶的转型。
 
茶叶发生了变化,饮茶的方式自然也就开始得到改善,因为散茶更容易冲泡,所以对水温要求也低一些,开水足够泡好茶的情况下“瀹饮法”就应运而生了。
 
渝饮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先炙茶、碾茶、罗茶这三道工序,只要有干燥的叶茶就够了。操作上,首先要用较好的泉水洗涤茶具;然后用热水洗茶叶,洗茶的水不能是太沸腾的水,否则会洗掉茶叶的精华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做的洗茶和醒茶的过程;洗茶之后,再用沸水冲泡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煮水这个过程,一定要经过“三沸”才行,从外观上辨别:水中只冒出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般大小的气泡,此时仅是初沸;二沸时,气泡较大,水花翻滚明显;三沸时,汤水全开,水气全消,而这时才是真正的纯熟,也是冲泡的最佳时机。
 
投放茶叶也很有讲究,分下投法、中投法、上头法三种。
 
下头法:先放茶叶,再直接注满水
 
中投法:先注水一半,而后投茶,之后再注水
 
上投法:先直接注好水,而后投茶
 
三种投茶的方法不同,对茶香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不同的投茶方法,是适用于不同的季节的。春秋季温度适中,宜中投;夏季温度较高,宜上投;冬季温度较低,宜下投。投茶量多,则味苦香沉;水多,则色清气寡。
 
由上可知,瀹饮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茶叶的香气,而且操作起来,相对唐煎、宋点简单多了,我还是喜欢这种方式,简单而易掌握,你喜欢那种呢?
 
作者:茶小约
日期:2019-04-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