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一把好紫砂壶的价格不菲,真的是因为泥料珍贵吗?
我这是非常稀少的四号井底槽清…”
 
“我这是黄龙山原矿大红袍!一万多一捆的…”
 
“我这是陈腐了三十多年的家藏老紫泥…”
 
“我这是绝迹已久的极品天青泥…”
 
“……”
 
相信大部分壶友都听到过壶商为了强调壶的价值,用尽一切富丽堂皇的辞藻去渲染他们的泥料有多珍贵、多稀有、多漂亮,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他们根本不懂紫砂,紫砂泥料在一把壶的价值成本中占的比例根本不值一提,那你们是信我呢,还是信我呢,还是信我呢~
 
首先,我先说一个大概念,什么是紫砂壶。
 
所谓“紫砂壶”就是以“紫砂工艺”去雕琢一块“紫砂泥”,使其从一块天然的矿石,变成一个可以使用(用壶)或者观赏(看壶)的壶。
 
“紫砂工艺”大体分为两种,“拍打成型”与“镶嵌成型”,而这两种成型工艺中又可以分为“全手工”与“半手工”(关于半手工可以参见阿水上一篇文章“半手工到底有多可怕”)。
 
“紫砂泥”顾名思义,就是用宜兴紫砂原矿制成的泥料,紫砂泥又称“五色土”“紫玉金砂”,五色土是因含矿物质的量不同或者烧制方式、温度不同导致;紫玉是因为紫砂壶泡养过程中会出现包浆,表面变得光洁如玉,金砂指的是泥料本身含有的颗粒。
 
这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紫砂壶”,打个比方,我若用一块上好的紫砂泥料丢入机器,让其制作成壶,既规整又多变,壶友您能接受吗?这类的壶与机车壶何异?或者我用一块外山泥,以极致的紫砂工艺去制成茶壶,那么您又能接受吗?这类的壶与手拉胚、灌浆壶何异。
 
紫砂泥相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确实算是稀有,但是它在整个紫砂行业中却又微不足道,因为在我看来,它对的一把紫砂壶来说,价值成本不会超过10%。
 
我们以一万一捆的泥料来打个比方,一般来说,一捆泥料是三十斤左右,而一把400cc左右的壶,需要用到一斤左右泥料,除去损耗,一般来说,一捆泥可以做二十把壶左右,那这样来算的话,平均一把壶用到的泥料就只有500块钱了,那么这把用500块钱泥料所制作的紫砂壶,它的卖价你觉得会低于5000吗。这样算来,我的说法也就成立了。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那紫砂壶为什么会那么贵,另外那90%呢,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这里就要说到老生常谈的四个字“泥型工款”。泥我们已经讲过了,下面就是“型”。
 
“型”指的就是器型,是一个壶的整体架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精、气、神、韵”,细细端详这把壶,它是否嘴直把正,是否肩挺腰稳,是否气度不凡,是否无穷。一个器型的好坏,取决于人的艺术审美。
 
这样的壶,你们觉得好看吗,实用吗,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吗?
 
为什么我们都会觉得传统器型耐看,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经历了几代甚至几十代的人审核,它们通过了,所以得以流传了。我倒不是说新壶型不好,有创新思维肯定是好事,能够帮助传统艺术的弘扬与发展,但是它们能不能通过大众或者时间的考验,这就需要后人的评点了,毕竟明清时代肯定也是有上千甚至上万个壶型的,但是得以广泛流传的只有那百来个。
 
这里要对一些年轻的同行说一句,在你们制壶的功力还不到位时,千万不要去在传统壶型上改动,否则会画蛇添足,贻笑大方的,多去看看正版的老样,能做到几乎无差再考虑创新。
 
“型”有了之后就要看“工”了。
 
我这边所说的“工”,不仅仅是细节的处理,最主要的还是对“型”的修饰。“工”的好坏,影响到“型”的好坏,可能壶嘴上多掇一点泥,就有了肉感,就是那种“肥而不坚”的感觉,可能身筒的弧度多拗一点,就有了气度或者韵味,可能壶把挽的多那么一点,就有了更和谐的比例,甚至更添加了手握的舒适感。
 
好的“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任何工艺或者技术、艺术型的东西都是熟能生巧,天才会有,但是仍需要历练,所以我觉得,一把壶的好坏,主要看“工”,而这个“工”养老不养小。
 
“款”我就不多说了,紫砂壶是一个神奇的工艺品,因为它可以在壶底落款,很多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壶都因为款而得此价格,而款就是人,对款的尊重就是对人的肯定,当然,款也会令款主利欲熏心,不去注重“工”。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话,在我看来,一把紫砂壶的价值体现,最重要的点在“工”,很少有好的艺师愿意把自己那么多年练就的“工”浪费在不好泥料上,反之,只有“工”不到位的壶,才会去刻意强调“泥”,因为它没有其他点可以去讲,甚至制这把壶的艺人或者壶商根本就不懂紫砂,导致讲不了其他。
 
为什么王羲之写个“一”字,要比阿水写个“羲”字,值钱几十万倍;
 
为什么当代艺术家几万甚至几十万一平尺的书画,不强调他用多好的纸,多贵的笔和墨。
 
因为这些艺术品的价值,是一天天拍打出来的,是一遍遍修改出来的,是一夜夜熬出来的。好的紫砂壶为什么贵,它贵在那些你们看不到的时间上了。
作者:阿水大人
日期:2019-07-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