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主要是普洱熟茶),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几级几级的说法,一些不明情况的消费者就会想,是不是级别越高说明茶就越好呢?当然不是!接下来,老骥就给大家说一说!
普洱茶的等级和茶的品质有关系吗?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茶如:金瓜贡茶、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普洱茶的级别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高,二是看条索(叶片卷紧的程度)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是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润泽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那么是茶菁等级越高茶质越好,还是茶菁等级越低茶质越好呢?答案:都不是。因为茶菁等级是根据茶叶的大小、老嫩来判定的,与茶菁本身的质量并无关联,而普洱茶本身的选料标准并非越老越好或越嫩越好,所以茶菁等级并不决定品质,相反过嫩或过老都不好,近年来随着大树茶的兴起,生茶普遍直接采用一芽两叶的茶菁来制作普洱茶,分级制度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
那为什么要定级呢?
普遍的看法是,这是为方便前期的收购和后期的加工。不同等级的茶叶,无论其产量还是采摘的难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的定级、分类,能使其卖出不同的价格。此外,普洱茶后期加工有一项很重要的工艺,那就是“拼配”。
综上所述,对普洱(熟)茶的定级,最主要是为了方便收购和加工生产。对于拼配技术成熟的普洱茶而言,先天的定级对其后天的表现,几乎没有直接作用。
普洱茶中各类物质的形成与品质关系
1:呈味物质的形成
普洱茶的滋味是在后发酵和干燥过程中形成。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咖啡碱和糖类化合物等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降解、分解、转化,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总量、组分发生改变,吟碱内部互相转化,有机酸含量提高,鲜、甜、酸、涩、苦、醇味物质综合协调,形成了其陈醇微涩的独特口感。
2:呈味物质与品质的关系
普洱茶的滋味陈醇,无刺激性,滋味成分主要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咖啡碱)糖类化合物等。茶叶中的涩味是多酚类物种的儿茶素类,特别是醋型儿茶素,其组成和浓度不仅构成涩味主体,也是茶汤浓淡、茶叶品质优劣的主体物,普洱茶中苦涩味较重的多酚类物质较少约12%,且以苦涩味较轻的游离型儿茶素为主。
水溶性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都是儿茶素氧化分解聚合的产物,普洱茶中具有辛辣味的茶黄素的含量较低,而刺激性较弱的茶红素含量较高,使普洱茶滋味变得十分醇和。多酚类物质和茶红素含量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普洱茶茶汤的醇厚度才会好。
一般以多酚类物质含量和茶红素含量之和与茶褐素含量的比值来衡量普洱茶滋味品质的醇厚度。该比值越高,茶汤越醇厚,刺激性越强;比值越低,则茶汤滋味越弱,渥堆后普洱茶中(TF十TR) /TB的比值约为0.03。当TB含量为7.85%时,汤色呈红褐明亮的最佳汤色品质,是普洱茶中十分独特的品质成分。
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综合协调配比形成了普洱茶陈醇微涩的滋味。但普洱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很少约0.6%,对其滋味的影响很小。糖类物质中可溶性糖也是茶汤主要呈味物质之一,其含量约在6%左右。
研究表明水浸出物、多酚类及咖啡碱含量与普洱茶品质相关,即水浸出物、多酚类及咖啡碱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而粗纤维含量与普洱茶品质呈高度负相关,即粗纤维含量越高,水浸出物、多酚类及咖啡碱含量就越低,茶叶品质也就越差。在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各种滋味成分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其品质风味也随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