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为什么说女人如茶?从历史角度浅析女人与茶的关系
王玉玲在《女人如茶》散文朗诵中读到:优雅恬淡的女人,有如龙井茶般天然清香、幽雅飘逸;才华横溢的女人,有如乌龙茶般甘醇香润、回味深厚;热情如火的女人,有如花茶般香味浓烈、醇和甘甜;朴实善良的女人,有如大壶凉茶般清甜解渴、去乏消暑;直白粗犷的女人,有如带有糊味的大麦茶,虽然粗糙却也消渴解腻……
 
那么,为什么会有女人如茶这个说法呢?
 
历史角度看看女人与茶的关系
唐朝开始,茶就是意喻少女的一种美称。据李济翁《资暇集》记载,公主、郡主、县主当时会被称作“阿茶子”。钱钟书《谈艺录》以为“茶”是“姹”、“奼”的音转,因为《说文解字》:“姹,少女也。”到了元代,茶作为女子名已是很普遍的事了。如《水东日记》有“孙女五:小茶、三茶、增茶、顺茶、相茶”的记载。李直夫《虎头牌》剧中旦角亦名“茶茶”。我所知道的最早将茶喻如女人的句子便是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绮语。然而,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却说只可喻之如麻姑仙子,至于“必若桃脸柳腰,宜亟屏之销金幔中,无俗我泉石。”西门庆显非此等雅士,故应伯爵作《朝天子·茶调》调侃他迷上桂姐:“这细茶的嫩芽,生长在春风下。不揪不采叶儿渣,但煮着颜色大。绝品清奇,难描难画。口儿里常时呷,醉了时想他。原来一篓儿千金价。” 
 
仿佛劣币驱逐良币,茶从北宋开始,逐渐演变成了“姬小名”。《过庭录》记刘贡父所狎妓名“茶娇”,欧阳永叔因此戏之曰:“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这戏语倒与科学昌明的今天所谓“茶醉”说暗合,“茶醉”自然要“病人”。这便是历史角度上一些关于女人和茶的依据。
 
中国与外国对比角度看女人与茶的关系
   国外把茶与女人名字联系起来的例子,最有名的大约要算“茶花女”了。未经演变,直接用于“姬小名”,大约正显出中西文化之间含蓄与爽直的差异。也许是茶辗转到法国后不甚香的缘故,小仲马在茶与女人间放了束花,做成香片。尽管失了以清茶为正宗的中国传统,“茶花女”这个“姬小名”却为法国赚得了大量国产和进口的眼泪,法国女人因之名扬天下。茶象征着尘世的纯洁,因此狄更斯说茶将永远成为知识分子所爱好的饮料。中国人历来喜欢将茶与隐士僧道之流联系在一起,取其清高远俗之意。然而,说茶如女人似乎更为贴切。茶的最佳藏身之所是密闭的锡罐,这令人联想起金屋藏娇的故事。武帝所以藏娇,皆因女人如茶,极易受其他气味沾染;所以用金屋,则因为茶如女人“一篓儿千金价”。
   林语堂说好茶有婴儿肉的香味,这点我无体会,倒是觉得舌端有微微的辛涩;若是粗梗碗茶,则更觉味苦。女人之于男人,在温柔可人的空隙,莫不爱发点令人辛涩的小脾气。西方人爱用带刺的玫瑰象征爱情,其理揆一。在中国,喝茶而又不必买茶的都是官。想喝而又没有人送的,大多是文人雅士,普通人则弄点粗叶毛茶对付即已满足。而像白居易、苏东坡等文人官僚“两栖动物”,他们的樊素小蛮、桃叶桃根等,就不是一般只会粗活的“小茶”,而是能歌善舞的“姬茶”。真穷到连茶也买不起的人,肯定是与女人无缘了。令人惊讶的是,日本的“茶道”(Teaism)竟指在苦难的尘世享受一点乐趣,使平淡的生活略增情致。苦茶庵主人干脆以“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概括“茶道”。的确,在一个苦难如中国的社会里,还有什么比爱情更令人觉得尘世亦有可以留恋之处呢?故《浮生六记》里沈三白与芸娘虽贫亦乐,相携相依细品人生,如品香茗。
 
茶与男女之事
   茶里含有单宁和咖啡碱,刺激人们喝茶时口里生出津液,这与“好好色”之人常现垂涎三尺状有异曲同工之妙。茶还具溶解脂肪的功效,是脂肪的天敌;而女人天生就跟脂肪过不去,有不共戴天之仇。喝茶和女人都能叫人发汗,但前者的目的仅仅是消暑解渴。女人叫人发汗不仅能消除饥渴,还能进一步消除人的雄心壮志。所以有人说女人是红颜祸水,时间长了,自然会失去棱角甚至消失。因为害怕失去棱角或者消失,枭雄们首先发明把女人当礼品送给自己的敌人,借以转嫁祸害。当初越王勾践将西施送与吴王夫差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夫差不明白,结果不光是失去了棱角,连命也丢了。后来董卓纳貂蝉,亦因不鉴前车,坠入彀中,丢了性命。李自成不明此理,攻下北京城后,霸住陈圆圆不放,惹得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将李自成赶出了紫禁城。由是观之,李自成连枭雄都谈不上,不过一走运的农夫耳。 《红楼梦》里妙玉曾对贾宝玉说,真正的喝茶是“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驴,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不知曹雪芹是否在这里暗寓了其对爱情的看法。这个世上有喜欢猎艳“饮牛饮驴”般的色鬼,亦有不惜代价,追求真正爱情的人。前者隋炀帝之流是也,后者英国的温莎公爵居之无愧。
 
三毛的三道茶
   中国旧时习俗,娶妻礼聘称下茶,女子受聘曰受茶。此习俗源于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故。而所以喜用茶,据明陈耀文《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复生……”中国人视茶与女人何其相似乃尔。这一习俗演变至近现代,在一些地区所有的礼品均可曰“茶”。当初,三毛发现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曾经在迷惘中彷徨,在苦闷中颓废。孤寂、忧郁和失落在《雨季不再来》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三毛并未在逆境中沉沦,她始终对生命满怀热忱,并且一生都在执着地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便是如茶女人的第一道茶——生命之苦。成熟而不肤浅,柔韧而有姿态;既有感性的果决,又有理性的深邃,是如茶女人的魅力主线。三毛是一个执着的女人,她居然可以被一本杂志吸引,毅然背起行囊,走进寸草不生的撒哈拉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三毛发现了生命的另一面,同时也找到了另一个快乐的自我。于是,自由、浪漫、温馨,热情地洋溢在《撒哈拉的故事》之中。对生命的全新领悟,使三毛重塑自我,开始享受快乐的人生。这便是如茶女人的第二道茶——生命之美。三毛的丈夫荷西意外去世之后,她再次陷入了生死离别的苦痛之中。思念、孤寂、凄绝,使三毛独自承受着失夫之痛。正如三毛所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经历了滚滚红尘,目睹了人生百态,尝尽了悲欢离合,三毛彻悟了。面对巨大的精神打击,她没有消沉,而是凭借自身的张力继续探求着生命的玄奥与坚韧。这便是如茶女人的第三道茶——知味随风。三毛可以将生命的苦涩与甜美沏满茶盏,品鉴其味。随后,再用生命的温度将二者凝润升华,达到知苦知乐、离爱离恨、淡化随风的境界,这便是一个如茶女人独有的人格魅力。捧着三毛的文字,就像手握一杯香茗,清怡、疏朗地完成了一次时光之旅:嗅到了如茶女人的清雅、芬芳之味;触到了生命的厚重、坚韧之形;悟到了人性的豁达、沉郁之美。此时,你的手掌始终能感到一种递暖入心的温度,即使千年之后,这种自由、乐观、柔和的温度永远都传承着生命的真诚。
  
总结
  茶是人们心中纯洁、美好的象征,正如女人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未来。人们年复一年地采摘着洋溢青春和生命的绿色的茶,啜饮品尝尘世与爱情的辛涩和芳香,正是因为茶如女人。有人把不同阶段的女人比作不同的茶。20岁的少女,浑身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好比花茶,忽近忽远,充满无限遐想;30岁的女人,从青涩走向成熟,则是一杯清淡的绿茶,看似平淡无奇却让人挥不去放不下;40岁的女人,经历生活的洗礼,浓郁、润滑犹如一杯红茶,内涵深重,愈陈愈香,值得细细品味。闻茶识女人,茶解女人心。每一种茶我们都能品出不同阶层的女人。不同年龄的女人,不同品性的女人,不同的心境的女人有着不一样的茶香。
 
参考文献:
 
【1】《走近三毛》
 
【2】《茶之趣》彭国梁
 
【3】《普洱茶传奇》
作者:佚名
日期:2019-12-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