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我对所谓“高端茶”的一些看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提升,我们的消费呈现了多样性。从茶叶产品来说,这几年金骏眉、信阳红、小罐茶、天价大红袍等等所谓高端茶产品越来越多,而且很多茶叶品种也出了高端产品系列,比如红香螺相较之祁门红、金毛猴相较之政和工夫等。
 
其实高不高端,我觉得是个伪命题。如果我们从茶事本身来说,茶叶适口者珍,无有高下之分;如果我们从商品角度来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根据它的稀缺性、成本和费用、品牌价值都有形、无形的因素而综合确定的,抛开目标市场谈价格而得出的高端、低端意义不大。就像8000元一部的苹果手机,对于4000元预算的消费者来说是高端,但对于真正这个品牌的拥趸者来说,他能发挥手机的使用价值,有的时候还觉得这个价格很划算。所以,我们说穿阿玛尼的人不一定觉得阿玛尼贵和高端,那是他们的消费层面,阿玛尼之所以卖得好,在于它的顾客一定认为它不算贵。
 
对于这些近几年出的高端茶,我自己的口味层面上来说,喜欢的不多。但是我认为它们的商业成功是有道理的、是必然的。为什么?它们在顶层思维上了解人性。人性在消费的时候,不是只跟口感有关,而是圈层、能力、炫耀等等的综合体现,你的产品能满足人性,它就有好的市场,它就有定价权。
 
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茶叶品牌不研究人性,不了解市场,不关注需求,活在自己自怨自艾的良好感觉里。我看了一些茶叶品牌,也想改变,也想做大,所以可这劲儿的鼓吹自己是千年老树,这是稀缺性;咬着牙花一大笔钱请明星代言,这是为了知名度;赞助网红、大师宣传自己的茶,这还有美誉度。他们的思维模式是:我的产品这样那样好,你就一定会买,我就应该提升价格,从而获得好的利润。这种思维模式就是镜花水月。你的产品这好那好,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一定要买?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可能偏颇了些,但是可以管中窥豹。我在美国洛杉矶工作的时候,很少去唐人街买茶,除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老铺子,那是因为我具有茶叶的品鉴能力,也有这个缘分。大部分的时候,我和普通消费者一样买一个日本品牌的茶叶,它的名字叫“LUPICIA”。我常去的比佛利那家门店,它的店员有斯里兰卡人、韩国人、日本人等,但是一进门,无论谁在,一定先让你试喝当日泡的茶。然后他们店里一面倾斜的柜台,上面几百个透明圆盒子,每个里面是一种茶样。他会问你的喜好,推荐你尝什么。如果你买了茶,她会仔细的包装,里三层外三层,你看了之后觉得这茶无比珍贵。茶叶内包装上很少印什么千年贡茶、大师制造等虚幻的宣传语,而是非常清晰的冲泡说明——一朵茶芽的图标,后面是多少盎司茶多少水;一个钟表的图表,后面是浸泡时间;一个温度计的图表,后面是水温建议。买茶的白人、黑人很多,我们随便聊了聊,他们就是说这家茶店可以找到他们喜欢的茶,而且他们也知道怎么泡。这不就是销售么?你帮助顾客找到他想要的,也指导他充分地、更好的使用。
 
我在国内的茶城去买茶,一般是什么场景呢?店家会宣称自己的茶多么多么好,别的茶、你喝过的茶一定哪里有问题。然后还有的会把自己的茶说成“神药”,具备各种抗癌、美容乃至降低新冠肺炎罹患风险的功能。我听了之后都感到可悲又可笑:我们中国是最早的把茶叶从药品向食品继而向饮品转化的国家,为什么他们还在开历史的倒车?还在执著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言语很难充分表达一个人的所有思想。我也不想再说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再这样走下去,对不起我们的茶,对不起我们的先辈。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3-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