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于世,总会因各种兴趣爱好而聚拢成小范围的组群,也称圈子,而几乎每个圈子也都有极富特色的信息符号,例如‘行话’。关于‘行话’,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专业术语的一种,也可以被理解为同行或是某个圈子的象征。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圈子,圈内人交流起某样物品时会提及‘一盏功成,万盏灰烬’的说法,那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圈子,这个说法又指的啥?
是不是很神秘,当然,懂行的人肯定早已经看明白了,我所说的这个圈子是指泛意的茶友圈,而圈内关于‘一盏功成,万盏灰烬’的说法,指的便是简约质朴、优雅高贵、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的——建盏!
什么是建盏
建指建窑,盏意茶盏,建盏狭义的理解是出自建窑的茶盏,广义理解是茶具的一种。
建盏的起源和衰落
建盏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为宋朝宫廷御用茶具,归类黑瓷,八大名瓷之一。
唐朝的兴盛如今还有物可参,无论是艳丽的牡丹还是胖胖的杨贵妃都在给我们诠释着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都偏重于鲜艳夺目热烈及奔放,建盏虽为黑瓷一种,但其因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得以在唐朝出产并流行起来。
至于建盏为什么会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呢?这个就得从它的制作流程去分析了,抛弃高温下繁复的化学及物理变化,以及复杂的炼制过程,爱好者只需了解,它成于黏土,着于黑釉,烧制成功的建盏又会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条纹点斑,不一而足,却又无一相同,这就是建盏的奇妙之所在,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什么会在开无盛世及五代十国期间流传开来。
后来打打杀杀到了宋代,‘杯酒释兵权’喜文忌武的宋太祖引领社会风气,文官的地位逐渐高升,煮茶品茗的风气也逐渐盛行,此为建盏的盛行打了个好基础。再后来,建盏就极其幸运地遭遇了自己伯乐,也是它的终极代言人——宋徽宗。
宋徽宗喜茶好盏,爱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甚至有人戏称他是被茶误了江山的皇帝,否则人家也不至于一边家国大事一边三宫六院的,还能写出本《大观茶论》,对建盏这样评价: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由此可见,宋徽宗对茶及具的热爱非同一般,关于这份热爱,《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载,称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宴请群臣,席间表演分茶之事,动用茶筅,茶碗,茶壶,茶勺等几十道道具,亲自煮汤冲茶,用兔毫盏(建盏的一种)盛于大臣,而那兔毫盏盛了清茶,斑纹条理一下子在水色里鲜活了起来,大臣们受宠若惊,纷纷品饮谢恩,夸赞自是必不可少。
皇帝开了先河,宴席分席就一下子就流传开来,后称‘斗茶’,据说当时上至皇室宫廷,下到黎民百姓,动不动就约场子‘斗茶’,比赛看谁泡的茶更好更香更养眼,建盏也因此红到发紫。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斗茶’装饰了宋人优雅细致的生活,同时也分了军政大臣们的心,也间接成了蒙古崛起南宋灭亡的导火索,这也是宋徽宗‘因茶误江山’的最好解释。
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当道,出身贫寒的他极其看不惯权贵附庸奢华的生活习性,一纸令下,全城禁茶禁盏,连建窑也被封停,建盏自此逐渐退出喧嚣的历史舞台,连制作手法都一度失传,咋办?后来直到1980年左右,在中央美院及很多机构专家的反复研究试验后,建盏工艺才在没落灭绝了六百多年之后得以恢复。
建盏之一盏万象
建盏的传世,完全在于它朴拙深沉的大气,以及一盏万象的绚丽,美,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流行,建盏也不例外。而建盏更令人着迷的一点就是,虽然是一样的烧制工作,但因为制作过程中的细微分差,例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窑口,不同的炉温差异,甚至摆放位置,都会导致它成品的曜变斑所呈现的纹理斑点各不相同。简单说,就是永远不会有两盏一模一样的建盏!这种独一无二,才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也称一盏万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夸赞我大中华传统工艺的精妙绝伦,分明就是一捧土,经过上釉烧制,却成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色,莫建盏莫属也。
当然,并不是随便一捧土就能让你得一建盏,建盏的原材料选择也是很讲究的,它采用福建建阳一带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做底胚,然后用同样取自当地的釉料着色,再行烧制。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材料的选择还是到烧制的炉温,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
咱不学这,咱也学不来,咱只是当个好奇者去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及绝世美颜罢了,所以,看看建盏的一盏万象才是关键!
建盏根据成品釉色分类,大致分为:兔毫釉、曜变釉、黑釉、鹧鸪斑、杂色釉等。
兔毫釉是宋代建盏最为常见的釉色,由底釉透析裂变所致,斑纹像极了兔子的毛发,细致真切,有长短粗细之分,从色泽来主进也有金银灰黄之分,而‘兔毫盏’也因其在建盏中最为常见,因而几乎成为建盏的代名词。
曜变釉是建盏中极为珍贵的一种,现在全球也仅存三件宋代珍品,还都在日本三个不同的博物馆里,其中珍存于东京静嘉堂的那一只,据说是品相最佳的一只,堪称国宝盏,而曜变釉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与兔毫不同的是,它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落于黑色底釉上的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周围会散发出一些彩色光斑,烧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美起来也不是一般的美。此类属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之类,当然,玩咱也玩不起!
黑釉是一种比较经典的釉色,呈纯绀黑色,表面几乎没有斑纹,属于大气沉稳有深度的一种。
鹧鸪斑比起黑釉要花哨一些了,北宋《清异录》中有载:
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点试茶家珍之。
从这段叙述里我们不难看出,鹧鸪斑也是极其珍贵少见的一种,曾经看过某篇文章提到:从建窑遗址的残片上判断,鹧鸪斑的残件数不足兔毫的十分一。
杂色釉顾名思义如黑釉,不过色杂,种类很多,有青釉、灰白釉、柿红釉、等,当然,杂色比起黑釉会少些沉稳之气,但是无论是黑釉还是杂色,养好了,都会呈现让人惊艳的色彩状态。
以上这些,只是简单概括了建盏的自釉色的大致分类,具体到其成品的详细纹色,那真是大有千秋,各不相同,这也就是建盏‘一盏万象’之意义所在,同时也合了老子《道德经》中‘始于一,万物生’的理念,另外,据个人理解,其‘一盏万象’在形状上也有其寓意,因为建盏大多细座粗口,也有一盏容万象之意。
为什么说一盏功成万盏灰烬?
提起一盏功成万盏灰烬,你是不是会想到一句很相似的话?没错,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怎么理解这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好多可以查考的解释都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那么,位移一下这句解释,建盏的一盏功成万盏灰烬无非就是:一只建盏的成功是靠着无数废弃的建盏换来的。
没错,是这样的,建盏的炼制成功率据说只有7%,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盏虽然取材考究,但特殊的黏土也无非就是黏土,贵不到离奇,而其拉胚工艺也几近成熟,破损率并不是很高,可为什么成品建盏却会要价高昂呢?原因就在于:一盏功成,万盏灰烬!
总之,作为八大名瓷之一,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盏,是我大中华传统工艺的颂歌和绝唱,无论你是否精恋此道,相对的了解是完全可以有的!更何况,它穿越近千载时光的流传,也是对我中华历史的一道绝好的见证,愿建盏开于历史长河,经久不衰,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