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的普洱茶爱好者这样描述她与普洱茶结缘的故事:2000年前后,一个在反贪局工作的朋友说,从一个贪官的冰箱里查出一饼普洱,价值二十万。它之所以值这么多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已经被收藏了80年。她当即觉得自己像个井底之蛙,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此前只知天下至茶是龙井,普洱是什么东西……
正因为“越陈越香”价值越高的道理,存放时间长的普洱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很多收藏家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收藏一批质量上乘的普洱茶,赚取一定的利润。
藏普洱茶的行为在2005年之前并不见得是暴利的赚钱方式。因为存茶的人投入一笔资金可能要两年、三年,乃至十年压在那里,那都是几千万上亿元的真金白银,而15%~20%的回报率并不算高。
正因为有必要的利润空间,才形成了有人藏茶这样一个环节。
然而,随着2007年前后大笔热钱的涌入,普洱茶市场开始变得疯狂。
以一种7542的普洱茶(75是指1975年的配方,4是指4级茶,2是勐海茶厂的代号)为例,这是一个勐海茶厂的拳头产品。当时出厂价一件(84片)大概是2000多元钱,但在3个月内炒到了24000到25000元钱,翻了八到十倍。普洱茶的炒作神话迅速吸引了更多资金的介入,而更多资金的介入只会令市场更加疯狂。
与普洱茶相关的行业也开始鸡犬升天。由于普洱茶需要棉纸来包装,一个印刷厂的老板,花30多万元购进一台彩印机,专门给炒商印棉纸。这位印刷厂老板称:“开始的时候,那简直像印炒票一样,包装纸印出来,我们看到的不是包装纸,而是一张张五角、一块的人民币。”
但是好景不长,茶叶价格一下来,茶商就不做包装了,他的彩印机到这个时候也才赚进两万多块钱,就没生意可做了。
30多万元的机器,要是转手,直接损失不下五六万。更惊人的是,这个突变仅仅用了20多天。
疯狂的背后是各种夸大的宣传。由于消费者对普洱茶的鉴别水平普遍不高,许多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普洱茶也卖上了珍品价,而且谎报普洱茶年份的大有人在,许多人因此上当受骗。真正懂普洱的人,则通过茶色、堆位、口感等,能辨别出茶的年份。
正是人们对普洱茶了解得并不深入,普洱茶的炒作才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事实上,收购普洱茶待价而沽的买卖在东莞乃至整个广东都比较盛行。特别在2006年、2007年,跟风者众,热钱大量涌入普洱茶市场,导致普洱茶价格节节攀升,价格变动甚至以小时来计算,最终普洱茶市场以崩盘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有人体会到掘金的快感,有人遭遇了资产瞬间缩水的惨剧。正如南方茶叶市场董事长陈国昌所说:“有人用手捂着觜笑,有人想哭都哭不出来。”
记者最近走访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依然可以看到2007普洱茶狂卷市场的遗风。在茶叶批发商中,大部分都是普洱茶的专门批发商,他们或者代理某个品牌的普洱茶或者开自己的普洱茶专营店。偶尔看到有批发铁观音、龙井、大红袍的店家,大多卖的比较杂。很少有转卖单一铁观音、龙井或者大红袍的,这些茶叶的卖家不得不一边卖着铁观音一边兼卖普洱。
从以上几方面看,广东普洱茶的囤量可见一斑。这也正是此次由云南干旱引起的普洱减产并没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的原因。
谁是赢家谁又是倒霉蛋?
大量藏茶的人多半不是茶叶商人,而是把收藏普洱茶当作副业的老板,因为他们才是有大量闲钱的人。
这批收藏者中,有的是普洱茶的爱好者,收藏普洱属于玩票性质,作为减轻工作压力的娱乐,当然也是一边娱乐一边赚钱,还可以以茶会友,在生意场上广结志同道合者。前述的北京普洱茶爱好者就在2007年朋友举办的石昆牧普洱茶讲座上看到了多为国内知名公司的老总。石昆牧是台湾资深茶人、普洱茶专家、台湾普洱茶庄经典普洱创始人。这位普洱茶爱好者回忆当时的情景道:“朋友的茶屋里,一屋子石昆牧的粉丝,全部喝普洱、买普洱,藏普洱。”
与这些玩票性质的收藏者不同的是,有一些新手是看着普洱茶的炒作空间匆忙进入市场的,他们纯粹以赚钱为目的,对茶的品质和价值不是特别了解。
受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崩盘打击严重的,多是这些怀揣着暴富梦的激进者。因为在普洱茶市场低迷的2008年和2009年,降价的主要是品质较差的大路货。
“如果当年的茶就三块钱一饼,茶品不好的话,再放十年,价格也不会涨。没有人会把劣质货色的茶放十年。”一位普洱行家说。
真正的好茶价格依然是稳中有升,特别是那些特定生长区域、特定品种茶树、特定年份的老茶。为了喝到某个年份的好茶,不惜重金购买的大有人在。“我喜欢喝你这个年份的茶,我自己没有的话,我就可以出多一点钱购买,而不是购买一个造假的茶。”
经过了市场血淋淋的教育后,有的新手早已离场,有的则由新手玩成了行家。现在可以看到的是,至今还玩着普洱、从事普洱茶买卖的人,都是极为谨慎。至少在此次涨价风波面前,大家都显得非常理性。我们再也听不到刺激我们神经的故事,寻觅不到疯狂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