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有人认为生活化喝茶“俗”,仪式感喝茶“装”,你pick哪一种?
茶于国人,往往有两层意义,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
 
第一种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很多人解渴的饮料,是路边的大碗茶,是儿时记忆中爷爷搪瓷缸里的茉莉花,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第二种茶,则更多地附加了精神层面上的意义。
 
01
爱喝茶的人很多,喝茶方式却有很大不同。
 
汪曾祺先生曾写过一段关于喝茶的文字: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沏茶。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茶,但有便喝。
 
相信很多茶友都喜欢汪曾祺先生这种“不大讲究”的喝茶方式:喝茶就是喝茶,哪儿那么多条条框框。什么时候想喝茶了,就顺手拿过一把茶,无论是红茶、绿茶、青茶抑或高末,放入杯中,倒水冲泡,喝上一口,怡然自乐。
 
此外,很多人认为,过于追求仪式感,反而舍本逐末,丧失了喝茶本身的乐趣,而且仪式感带来的那种沉寂、繁琐和拘谨让很多本来对茶有兴趣的朋友望而生畏。
 
而在喝茶的态度上,这段文字多少说出了很多茶友的心声: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作家蔡澜更是直言不讳:“茶是应该轻轻松松之下请客或自用的。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妈的三七二十一。”
 
02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喝茶,需要有一些仪式感。
 
这种仪式感并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表演,而是源于内心对茶的敬重,对生活的重视。
 
这种仪式感,是要将一件单调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它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
 
就像周作人提倡的“喝茶当于纸窗瓦屋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片刻余闲,可抵十年尘梦。”
 
其实茶之本身,只是一片树叶,并无特殊意义。是人赋予了茶一定的意义,通过焚香、更衣、打坐、醒茶、洗茶、煮水、烹茶、品茶等等动作,形成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美学与修身方式。人们在泡茶、喝茶、品茶的过程中,修身正心,不断感悟,终而形成了“茶道”。
 
我国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是茶圣陆羽所创的煎茶道。
 
到了宋朝,人们把“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般闲事,更是将茶玩出了花,进而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大家可以从《鹤唳华亭中美翻的“点茶”,究竟怎么玩的?》这篇文章中一窥究竟。
 
而如今享誉国际的日本茶道,更是取自于宋时的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所用的茶具是专备的,有茶盏、茶罐、砂壶等器具,此外,还要挂画、插花、焚香。
 
宾主按各自位置坐定之后,主人按宾客主次点茶分茶,然后宾主互相致意,举茶闻香观色,捧盏品饮,为表达对主人的赞美,饮茶时会发出啧啧之声,一盏茶一般分四次饮完,此一过程称为“行茶”。
 
行茶完毕后,客人要致谢,主人则谦卑答礼。之后,再次点茶,宾主双方品评佛理茶道、诵读佛经,或联句作诗。
 
后来,日本茶道吸收了径山茶宴的要素和程式,又经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创建、发扬,以及千利休集大成,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理念的日本茶道。
 
诚然,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日本茶道的程序有些繁琐,要求也有些严格,实现起来困难太大。
 
不过,我们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也可以营造一些简单的仪式感。
 
比如认真对待每一片茶叶,仔细擦拭每一款茶具,用心冲泡每一泡好茶,精心品饮每一道茶汤,让自己从浮躁和匆忙中静下来,感受茶带来的美感和幸福感,提醒自己“这一刻,是属于我的”。
 
总而言之,这两种对待喝茶的态度,全无对错,也并不对立,只是个人选择不同,也有很多人这两种喝茶方式兼而有之,不过随心情和状态选择不同罢了。那么,问题来啦,普通喝茶以及有仪式感的喝茶这两种方式,你个人更倾向哪一种?
作者:懂茶帝
日期:2020-07-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