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为什么白茶泡出来的汤色特别浅?有4大原因,与白茶名字无关
白茶是近些年来才声名鹊起的传统茶类,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传统知名茶类(比如红绿茶)相比,不管在知名度上还是受众上,还是有一段距离。
 
在六大茶中,白茶是一位低调的隐者。
 
何以见得?因为隐者向来特立独行。
 
白茶的工艺很特殊,不炒不揉,不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只靠萎凋与干燥来制茶。而其他茶类基本都有杀青与揉捻的工艺,比如有绿茶、黄茶、乌龙茶等。
 
其实每一类茶都有自己的“本命工艺”,以此工艺为一大亮点。
 
像绿茶的“本命工艺”是“杀青”,根据杀青工艺的不同,绿茶可以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这4种。而红茶的“本命工艺”就是“揉捻”,通过揉捻给红茶塑造不同的外形,同时又让红茶的色泽与滋味更好。除了白茶之外,基本上所有茶都有揉捻这道工序。
 
白茶不仅在工艺上“特立独行”,且在香气与口感上也显得“淡泊名利”。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香气淡雅,像银针的毫香,白牡丹的花香、寿眉的清香,这些香气都显得那么脱俗。而白茶在口感上以鲜爽为主,汤感很好,很细腻,犹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此外,白茶的隐者形象还表现在汤色上,十分高洁。
 
品质正常的白茶,它们的汤色一定是清澈明亮,可谓是濯清涟而不妖。
 
因此,白茶泡出来的汤色特别浅,尤其是前面3泡,有时候基本没颜色。所以有些茶友还揶揄到,都是白茶名字“惹的祸”,白茶“人如其名”,汤色自然是无色的。
 
白茶汤色很淡,这与白茶名字无关。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清澈明亮是形容白茶汤色的亮度,并不是指颜色。白茶的汤色在国标(GB/T22291-2017白茶)中就有明确记载(部分):
 
1、特级银针的汤色是浅杏黄
 
2、一级银针的汤色是杏黄
 
3、特级白牡丹的汤色是黄色
 
4、一级寿眉的颜色是尚橙黄
 
所以白茶的汤色主要以浅杏黄、浅黄为主。
 
既然白茶的汤色是黄色的,为何很多人泡出来的颜色却很浅?
 
其实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有4大原因,分别是茶的原因、水的原因、工艺的原因、存储的原因。
 
01
茶的原因
第一、茶叶身上的白毫让茶汤变“白”
白茶之所以叫白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白毫身上。
 
我们都知道,按照采摘标准,白茶可分4大类型,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其中银针身上的白毫最为浓密,如银似雪,看上去十分高贵。
 
而白牡丹身上的白毫数量是仅次于银针的,而基本上都是叶子的寿眉,白毫自然会比较少些。不过虽然少些,但你细细看,还是能在汤里发现些白毫的痕迹。
 
白毫是白茶营养价值所在(之一),白毫多则白茶品质不赖。
 
此外在白茶外形审评标准中,白毫也是一大评分点。比如审评银针时,我们会看它是否呈现银灰白且富有光泽。若白毫数量不足,亮度不够好,那么可能是银针鲜叶之前萎凋工艺上出了问题,比如萎凋过度,使得银针很灰暗。
 
也就是说,如果白茶品质不好,那么汤色就不够透亮。
 
总之,只要是正常品质的银针,那么白毫肯定不少。我们在冲泡银针时,银针身上白毫会随着热水流到公道杯中,然后又从公道杯中辗转到品茗杯里并且在杯里飘荡着。
 
本来白茶汤色就是清澈明亮的,再加上白毫的作用,于是茶汤看上去就更浅更亮了。
 
第二、本地茶与外地茶
白茶的主要产区有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其中福鼎是白茶之乡,是白茶的发源地。福鼎白茶不管在颜值上还是口感上都是顶级的,而福鼎主要核心产区有磻溪、白琳、太姥山等地。
 
除了产区与核心产区的白茶,此外还有一些“外地茶”。
 
因为白茶市场很火热,所以有不少外地朋友就引种了福鼎大白茶或者福鼎大毫茶。然而长在外地的大白茶自然与我们本地福鼎大白茶有云泥之别,或许外地茶在外观上能模仿一二,但在内质上却差多了。
 
外地茶内含物质不足,不丰富,喝起来就很寡淡,汤色也会很浅。正常来讲,福鼎白茶的前几泡会浅些,但后面几泡的颜色就会出来。
 
而一些外地茶不仅汤色很淡,并且不耐泡,你还没等汤色出来,外地茶就没了滋味。如果你的白茶泡出来的颜色始终很淡,且寡淡无味,那么或许就是买到外地茶了。
 
第三、茶水比例
有时候没有把握好茶水比例,白茶汤色就很淡。一般我们使用白瓷盖碗来冲泡白茶,投入5克干茶,注入120毫升的水,那么茶水比例就为1比24。
 
也有人喜欢喜欢用容量比较大的盖碗,注入150毫升的水,那么茶水比例为1比30。
 
总之,茶水比例不能差太多。
 
如果茶少水多,那么滋味肯定很淡,汤色也不明显。如果茶多水少,那么滋味很苦涩,汤色也会很深。如果你泡出来的白茶汤色很浅,看看茶水比例有没有弄对,适当增加干茶量,那么汤色就会加深。
 
第四、茶叶采摘标准
前面也提到了,按照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类型主要分4种,分别是银针、白牡丹、寿眉与贡眉。其中银针是单芽形态,白牡丹是芽叶连枝,而贡眉与寿眉基本上是叶子制成。
 
在相同条件下冲泡银针与寿眉,那么你就发现,前几泡,银针的汤色很素白,而寿眉的汤色已经开始出现浅黄色了,这是因为寿眉含有很多茶叶色素,比如茶黄素会让茶汤变橙黄。
 
嫩的茶和只有芽的茶,汤色会比较浅,而粗的茶、叶子比较多的茶,汤色会深一些。此外秋茶汤色也会比春茶来得深,秋寿眉大部分是黄色或者深黄色,而银针、牡丹为浅杏黄、杏黄色。
 
第五、新茶与老茶
众所周知,茶汤的颜色主要由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可溶性物质组成。
 
而新茶在存储过程中,这些茶叶色素也会跟着发生变化(氧化),使汤色变深。因此新茶与老茶的汤色有着巨大的区别,老茶汤色会比新茶来得深。
 
像银针新茶的汤色刚开始是浅白色,犹如象牙一般的颜色,之后慢慢变到浅杏黄。而银针经过三年以上的存储后,老银针的汤色就会变成杏黄色,犹如琥珀一般。
 
老茶茶性稳定,一开始滋味与汤色出不来,所以前几泡汤色会比较浅些。而新茶的汤色比较浅,这是正常的。
 
第六、发酵程度低的茶
白茶是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低,汤色会比较浅。
 
一般情况下,发酵程度越低的茶,汤色以浅为主,比如绿茶是清汤绿水。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它的汤色是红褐明亮,黑茶是后发酵茶,汤色灰暗。
 
白茶本身就是浅色系汤色,你自然无法将它的汤色与红茶相比,肯定显得浅。
 
02
水的原因
第一、水质不好
民间有一句俗语说的是: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水质好则能泡出好茶来,而水质不好则滋味寡淡。
 
关于这一点,茶圣陆羽早在一千多年前将其写在了《茶经》上: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像平常家里的自来水就不适合用来泡茶,我们如果弄不来优质的山泉水,那么也可以用矿泉水代替,总好过自来水。
 
水“硬”的话,白茶出不来味,汤色就不明显。
 
第二、水温太低
水温高的话可以促进茶多酚的浸出,让茶汤更有滋有味,汤色也会加深。如果水温太低的话,那么茶叶内物质析出缓慢,茶汤滋味寡淡,汤色很薄、淡。
 
因此,如果泡出来的白茶颜色很淡,或许是水温太低,可以尝试用沸水冲泡白茶。
 
第三、水平不够
还有可能就是古人水平不够,白茶讲究快出汤,把注水到出汤的时间控制在10秒到15秒左右。虽然讲究快出汤,可是不能一碰到水就马上出汤,这样汤色不浅就怪了。
 
我们需要给茶叶与水有完全接触的时间,接触的时间可以保持2秒到4秒,视当时情况而定。
 
03
工艺的原因
白茶很注重工艺,如果萎凋不充分,那么制成的白茶会有苦涩感,汤色不亮,还有青草气。如果萎凋、干燥过度,又怕损耗茶叶内物质,使得茶叶品质不高,营养不足,香气不好,不鲜爽,汤色不明朗。
 
因此,一些工艺不好的白茶,泡出来的颜色会不明显。
 
04
存储的原因
在六大茶中,白茶的保质期非常长,正常情况下,能存上一二十年。当然,这得是在良好环境以及正确的存储方式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茶的饮品价值与药用价值也会得到提高,而这便是白茶拥有高收藏价值的所在。
 
若白茶没存好,在存储的过程中受了潮,那么白茶就很容易变质发霉。
 
白茶怕水之外,还很怕与空气接触。茶叶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氧化就越厉害,茶叶内质就要“荡然无存”。
 
茶多酚很容易氧化,从而影响茶汤的颜色。
 
但话说回来,白茶怕氧气可不能直接把氧气隔离开,因为没了氧气就失去了陈化的动力,没有一点点空气,那么就无法变成老白茶。
 
我们经常用“三层包装法”来装白茶,这三层即是铝箔纸、食品塑料袋和纸箱。
 
我们在用铝箔袋装白茶的时候,袋子中是有一些空气的,你也无法靠人工来完全排出空气,其实也没必要,留一点点空气也无碍(尽量扎紧,也不要有太多的空气)。
 
总之,存茶没存好,让茶叶变了质,那么也会影响到茶汤色泽。
 
写在最后
白茶是微发酵茶,再加上春茶大多是细嫩的,所以汤色就浅。尤其是银针,刚开始是不容易出汤色的,第一泡茶汤颜色就跟白开水一样,这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一直泡不出汤色的话,那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茶叶的品质。看看自己是不是买到假茶或者茶叶品质出现问题了,又或者反思一下自己的冲泡手法是否正确。还要想一下,自己有没有把茶存坏了,或者用了温水而没用沸水。
 
总之原因有很多,我们需要抽丝剥茧慢慢找出真相。
 
喝茶容易但饮茶太难。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去寻找答案,就比如题目这个问题,答案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不是,因为影响汤色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答案就会有很多。
 
寻找答案虽累,但我们却能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收获很多知识。
 
那么,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就显得很值。
 
即使最后你还没能找到确切的答案,可是我想也没关系了。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7-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