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陈年老茶都会出现哪些敏感问题?
"陈年老茶"的卫生安全问题
陈年老茶在贮存陈化过程中存在卫生安全隐患,这是较之新茶,更应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是在长期的贮存或流转过程中易受来自外来的污染,如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异物或异味等,造成霉变劣变;二是老茶生产年代对农残等卫生指标控制不严等因素,可能带来卫生安全隐患。
 
"陈年老茶"也是茶叶,按相关分类,列为"饮料类",但实质上已突破了做为"饮料类"的保质期的限定,是"在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大部分茶叶产品标准中"保质期"无明确期限的描述!)的一类特殊茶品,在其存放陈化过程中,其环境条件与包装方式有可能偏离了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确实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对陈年老茶的包装和贮存条件必须有更严格的要求。
 
依照对陈年老茶的界定,陈年老茶对其贮存的环境条件与包装方式均有严格的要求,必须以"满足阴凉、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条件下,相对密封保存的要求",作为最低的条件,以保证陈年老茶的自然陈化过程符合要求。陈年老茶在陈化的漫长岁月中,其色香味的变化是优是劣,品饮者可以见仁见智,但这卫生安全的"底线"是其是否可以成为合格老茶的"及格线"。茶叶在贮存过程中因受污染、或因贮存环境湿度过大,茶叶自身含水率过高,或因茶叶受外来有害微生物污染,产生霉变、劣变等。此类所谓的"老茶",不论原先品质高低,不论贮存年份多长,均已是归于"劣变"范畴,不可把"劣变茶"当成老茶!
 
陈年老茶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就是卫生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卫生安全是任何食品饮料必须坚守的"底线"!对陈年老茶更应重点强调与坚守!但也不必片面扩大,老茶也不过是一类特殊茶品,它也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最安全而简易的做法就是送相关部门检测微生物、生物毒素及农残等项目,以数据为准,这样最安全。
 
陈年老茶的"酸化"口感问题
"酸化"是茶叶自然陈化过程中,茶汤滋味明显呈酸感的现象,这一个阶段,称为"酸化"阶段。可能是由于茶叶中脂肪类物质氧化产生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物质;或因少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如柠檬酸等),致茶汤显"酸"感。(这与植物"腐败"导致的酸气在机理与产物上均不同)。茶叶陈化过程中"酸化"产生的有机酸类(如没食子酸,柠檬酸等)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已有相关的研究证实。
 
茶叶陈化过程中的"酸化"现象与茶类的发酵度及后氧化的条件有关。在以缓慢后氧化为主要机理的陈年老茶,发酵度高的红茶较半发酵的乌龙茶,更快出现"酸化"的现象,白茶、花茶、绿茶陈化中出现"酸化"的现象弱而少。密封保存的老茶的"酸化"较箱装等其它方式贮存的老茶更重,其中原因仍待探索。至于说酸化期多长,应据其包装方式与贮存条件而定!
 
"酸化"是茶叶陈化中的自然现象,其正常产物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对人体健康暂无不良之影响。特别要指出导致使食物变质的"酸败""酸馊"等,不是本文所指茶叶自然"酸化"。
 
"陈年老茶"的产品标准问题
陈年老茶是一类特殊的茶品,如只限于藏友间的交流、品鉴、收藏等,是否有相应的产品标准并不重要。参照文物古董的鉴赏交易模式也是一种选择。但若作为商品茶销售,则要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就相当于核发"身份证"。目前很多"陈年老茶"是"三无"(无厂名、无日期、无标准"产品)产品。所以,要启动"陈年老茶"的商业化市场,建议先要制定相关标准。
 
2016年1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30357.2-2013《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修改单自2016年4月26日起实施,其新增了"陈香型铁观音"产品标准。把陈香型铁观音市场从以往屡次爆出"乱象频频",现在要变得"有标可查,有标可依"。一些企业也可按要求制定自产的"陈年老茶"的企业标准,如2017年9月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发布Q/FWZS 0008S-2017"陈年正山小种"红茶企业标准。我们期待有更多茶类、茶叶社团、茶业企业的"陈年老茶"的标准发布,以进一步规范市场,做到"有源可溯,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陈年老茶"的品质优劣问题
对"陈年老茶"的品质优劣的界定现仍存在困难和分歧,毕竟老茶的兴起只是刚起步,市场对老茶的认识还不明晰,而且老茶的辨识度低、受众小,优劣混杂,重故事轻本质等等。所以,还要经历市场的沉淀后形成共识。
 
构成老茶的感官品质要素大概归纳为三项:本底的品质、陈化的年限、陈化的条件。这三者的统一,形成老茶的独特品质。这三要素的不同,表现在老茶品鉴中的色香味形等感官特征上,目前没有形成可量化的权数或评分标准。若从品鉴角度来讨论老茶品质优劣问题,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现存年份长些的老茶,大部分是不经意间留下的,其间的贮存与流转过程复杂或无法溯源,茶类、包装、贮存等条件不同,茶品的陈化风格呈多样性。也正因为不同的陈化过程产生了老茶感官品质的多样性变化,为老茶的品鉴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现阶段对老茶品质何优何劣还不能太急于下结论,在保证"陈年老茶"的卫生安全的前提下,感官品质评判可交给市场,待时期成熟后即可规范。
作者:佚名
日期:2020-09-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