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后,正是国内各路热钱泛滥的阶段,不但股市、楼市轮番暴涨,而且书画、农产品、茶叶、玉器等另类投资领域也引来了各路热钱的暴炒。在普洱茶最热的时间里,仅在广东就有20万人涌进普洱茶市场进行投资。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那么多的行外人蜂拥而入进入普洱茶投资市场呢?普洱茶又是如何从云端跌落呢?市场炒作背后的链条又是怎样的?
概念炒作:走秀中炒出天价
被趋之若鹜的普洱茶,在2000年以前,还很“小众”。
“在上世纪90年代卖茶,是卖铁观音送普洱茶。” 在佛山做茶叶生意超过30年的钟循杰告诉记者。茶龄已经超过15年的李文雄回忆,90年代后期,佛山一些茶馆才开始卖普洱茶,但普洱茶独特的味道在当时并不受欢迎。
普洱茶在珠三角真正开始火起来是2004年之后。“2004年以前,芳村茶叶市场100家里面不到2家卖普洱茶,到了2006年芳村市场找不到不卖普洱茶的。”在芳村茶叶市场做了10多年生意的金新峰说,2004年到2005年,做普洱的人越来越多。
“野生、古茶树、大叶种……”2004年之后,钟循杰感觉很多相关的概念被加入进来。在他看来,普洱茶确实口感温厚,正气、消滞,其“越陈越香”也确实是传统定义上的优质普洱茶区别于铁观音等其他茶种的特殊魅力。
问题是,上述概念被一些炒家甚至一些沦为“企业代言人“的专家们人为地无限放大,甚至神化。
2006年之后,社会上有关普洱茶的活动和报道开始多起来。先是马帮声势浩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韵味”,到100克“宫廷普洱茶”在广东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在2007年初,更有一支庞大的恭迎队伍进京迎接一块百年宫廷普洱荣归普洱故里。随后2007年4月8日,思茅市也正式改名“普洱市”。 在一轮轮的炒作中,由地方政府与企业联手的一次次强势宣传把普洱茶装扮成了“茶中古董”、说成了包治百病的“灵芝草”、变成了潜力无限的“收藏品”。
普洱茶的价格也一步步迈向巅峰,投资参与“炒作”的人群从专业茶叶贸易商向普通市民投资者扩散。
游资入场:茶商操盘,散户追捧
钟循杰说,2006年开始,大量连“生茶与熟茶”、“晒青与炒青”都分不清,甚至受误导认为“霉味就是陈味”的散户携带着资金开始涌进普洱茶市。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茶商告诉记者,2007年“开盘”、“庄家”、“散户”、“建仓”、“抛盘”等一些股市操作方式已经开始被运用到普洱茶市场,一些庄家通过“捂盘”以及高价回收部分茶叶来制造涨价与缺货的假象,同时控制发货节奏与数量,茶价在最终流向终端市场的环节中一轮轮被抬升。
“普洱俨然深市、沪市之外的第三个股市。”上述茶商感叹,上文徐华手中所谓的“白条”就像股市中的认沽权证。
李文雄也证实了“操盘”行为的存在,不过他认为这种行为,更多是针对一些小茶商的小品种茶。
在李文雄看来,普洱茶之所以疯狂,和货币超发有关。“同一时候,股市也在疯涨,社会闲散资金太多,必须寻找出路。”李文雄说,普洱茶因为越陈越香,以及2004年以前存量不多,成为炒作的对象。
随股市崩盘:资金恐慌,无人接盘
普洱茶价格走势几乎与股票一致:沪指进入2007年,5个月冲破4300点;而普洱茶市也在前4个月开始了极速上扬。但当年5月30日,印花税一夜提升,股指应声而下。而4月份开始,普洱茶价格也飞流直下,普降20%至50%。
谁都知道在这样击鼓传花的疯狂追逐中,狂热的棒槌随时会击破紧绷的鼓面。但每个人都幻想自己手中的“白条”或者不知茶品几等的现货传给接力者。
可泡沫终究会破灭。普洱茶为什么突然间暴跌,目前市场存在各种解释,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中茶大量贴牌引发了市场恐慌。
但李文雄认为,最根本的原 因是因为茶价经过多轮飙涨,普洱茶市场已经非常不理智,出现巨大“泡沫”。而当时的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需不平衡,大多数人买普洱茶都是为了投机,一旦价格上涨缓慢,或者开始下跌,便没人敢买入,而更多人想脱手,整个市场变得非常恐慌。
“有很多新‘普民’像徐华一样,家里屯了很多茶。”李文雄说,如果他们持有的是优质的茶,那么一定程度尚有“止损”的可能,有些茶这几年还在上涨。
“ 但那时候普洱茶市场乱相丛生,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炒青茶冒充晒青茶,甚至外地小叶种茶冒充云南大叶种茶屡见不鲜,大多数新‘普民’屯的,仍是差茶居多。”李文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