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古法晒红,到底多“古”?
中国是世界红茶发源地!
 
红茶在六大茶类中属全发酵茶,鲜叶采摘后,基本都要经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典型的工艺环节。
  
发酵
 
红茶的发酵,确切来讲,是指茶多酚的氧化(oxidation),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由微生物主导的“发酵”(fermentation)。
 
全发酵,说明红茶的茶多酚氧化程度最高。
 
这个过程,红茶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生化反应,鲜叶中的化学物质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形成红茶独特的颜色和口感等品质。
  
干燥
 
红茶的干燥工艺主要有烘烤和日晒两大流派。
 
具体到云南红茶,创制于1939年的滇红属烤红工艺,即利用高温迅速钝化各种酶的活性,使发酵停止,激发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并降低含水量,利于茶叶定形和贮藏。
  
晒红的历史比滇红更悠久,查阅文献,最少可追溯到清朝同光年间。
 
光绪三年(1877年),茶叶专家胡秉枢的《茶务佥载》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初撰的中文版今已佚失。后来,日文版《茶务佥载》转译成中文,关于“晒红”有如此记载:
 
将从树上摘取之生叶,先置于太阳下摊晒,待柔嫩而后收起,以手搓揉成索。
 
揉成条索后,置于器内,其上覆盖如乌龙之法,待其叶尽变成微红色后,再起出,放置太阳处摊晒。
 
至半干,又收起,皆放回器内,用手压实,盖以衣物,使叶变为微红色。
 
叶已变为红色后,再起出,于太阳处摊晒,以极干为度,此即为毛红茶也。
  
《茶务佥载》刊行于光绪三年,具体撰稿时间极大可能提前到同治年间(1862-1874年),当时晒红工艺已颇为成熟,我们相信这种工艺的起源可能比同治更早,这便是“古法晒红”称谓的来历。
  
在云南,古法晒红工艺被保留并发扬光大,与现代滇红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当年《茶务佥载》所载的日光萎凋、重复日晒等工艺已显滞后,我们今天的“古法晒红”实现了技术鼎新,保留了阳光晴晒为核心的干燥方式,使红茶几种主要的氧化酶依然保留活性,不会因高温烘烤造成内涵物质大幅损失,获得越陈越香的后期表现力,鲜醇甜活,持久耐泡。
  
古法晒红,越陈越香
 
福安隆双罐礼盒装『古树红茶』,臻选云南勐海1800米以上高山大叶种古树鲜叶,严选一芽一叶形态,持嫩度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内涵物质丰富,赋予雄稳丰厚的品质基础。
 
福安隆初制所精研古法晒红工艺,资深匠师手制,经萎凋、揉捻、发酵、阳光晴晒等工序,当日即晒至干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活性,构筑后转化空间,赋予如普洱茶般越陈越香的“神奇魅力”。
 
作者:佚名
日期:2021-08-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