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泡茶可以不用公道杯吗?
然后,有位自称喝茶多年的茶客,分享了他的见闻。
“记得以前去汕头出差时,当地人待客泡茶的做法很特别,永远都是三个杯,外加一个盖碗,没用公道杯。”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人喝茶如此,两人喝茶如此,哪怕四人喝茶,照样如此,还是只摆三个茶杯。”
“不过每次喝完,必洗烫一遍杯子,这就是潮汕地区的泡茶特色。”
不过,对这种做法,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按“关公巡城”的方式均分茶汤,期间得洒掉多少好茶?
再加上,这种地方性特有的泡茶窍门,对外地新手茶客来说,一时半会间难以驾驭。
最难适应之处,便在于烫手。
不专门花点时间琢磨与练习,还真没法熟练掌握。
再加上,脱离专门的公道杯盛放和静置茶汤后,出汤过程中,茶水极易滴洒在茶盘上。
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若是干泡茶台,很容易弄脏桌面,弄污茶席布,很难收拾和打理。
这时倒不如安排公道杯,专门盛放茶汤。
一方面,公道杯可以承接滚烫热茶,让其适当降温,并沉淀汤中零星碎茶。
另一方面,如果是透明的玻璃公道杯,还能便于观察整体汤色。
一举,便能多得。
一劳,便能永逸。
大部分泡茶场合下,当你用盖碗冲泡出汤时,公道杯作为最强拍档,实在是无可或缺!
《2》
好花还得绿叶衬。
公道杯作为茶席上的重要角色,“选角”很重要。
兼具美观和实用的公道杯,更能为茶席增色。
要不然,反而会拖后腿。
之前有茶友问,像茶壶那样带有壶嘴的公道杯,会不会更好用?
按茶友的想法,带有壶嘴的话,茶汤倒出过程会更顺畅。
茶汤倒出瞬间,就像跳水运动员那样,可以跃出好看的弧线。
但这种带有壶嘴的公道杯,平时并不多见。
挑起来,不大容易。
此前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某款仿宋执瓶的玻璃公道杯,模样看着很精致,刚想买入手。
但身边有朋友调侃称,这样的公道杯看起来太别扭,就像缺了盖的茶壶。
这导致,他又犹豫了起来。
不知该如何选择。
其实,按平日泡茶经验看,为了帮助均分茶汤,公道杯的“断水”功能很关键。
然而,为实现顺畅断水,并非一定要带有壶嘴。
选择鹰嘴造型的公道杯,同样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此时要格外注意,公道杯的“嘴”不能太扁、太平、太塌。
因为,这会影响断水顺畅效果。
当一个公道杯不能实现完美顺畅分茶时,无疑是太失败!
至于是否非要选带有壶嘴的公杯,可以看个人所需,不必强求。
自带壶嘴的公道杯, 显然是有利有弊。
优势是,可以帮助分汤。
弊端是,壶嘴内壁难清洗。
在博古架上,就摆着两三个这类的公道杯。
每次泡完岩茶、红茶等汤色较深的茶叶后,壶嘴内壁罅隙处容易留下茶渍。
清洗难度倍增,十分费劲。
平心而论,并不推荐大家选购。
《3》
公道杯是有把手好,还是没有把手好?
上个礼拜,有位上海的老茶友过来分享。
对方表示,入冬后,连日都是阴天。
越是这种时候,越喜欢多喝热茶。最近新买了个公道杯,是玻璃的,看汤色很好,也很精致小巧,就是因为没有把手,所以拿起来太烫手。
说完,便拍图过来看。
只见那个矮矮的玻璃公道杯内,茶汤不过是装了六成满。
按道理看,当你伸手握在公道杯上方时,不易出现烫手问题。
和把手的有无,并没有直接关系。
从经验上推测,那个玻璃公道杯之所以用起来烫手,原因有二。
一是,玻璃材质太薄,不隔热。
二是,整体器形太过低矮,让人拿起来时,根本无从下手!
目测过去,那个公道杯的容量偏小。
保守估计,不到100毫升。
与一旁的盖碗容量,难以搭配成套。
用盖碗泡茶时,冲出一道茶汤就能将那个小鸡肚肠般的公道杯填满。
彼时,根本没有预留抓握空间。
当你手持装满滚烫热茶的公道杯,正准备分茶时,但凡杯身一倾斜。
就会让人感到异常烫手,分分钟就要将这个烫手山芋甩飞!
为此,当你在买公道杯时,为了防烫隔热。
自然是买质量好,耐热耐高温的公道杯为好。
同时,还要考虑容量的适配性。
公道杯的容量大小,应该与自己常用的盖碗、茶壶容量相配套。
每冲茶汤倒出来时,若是不到五、六分满,那么100%不会烫到手!
从始至终,公道杯的烫手与否,和把手有无,关系不大。
在公道杯领域内,把手不是标配。
无把手的公杯,外形看起来会更简洁大方,线条感流畅,更具艺术欣赏性。
而带把手的公杯,优势是可以防烫手。
同时,在把手装饰上,还有不少设计发挥余地。
有的是,用彩色玻璃作把手,大胆运用撞色,点缀朴素的直筒玻璃杯身。
有的是,走复古风路线,设计木质或竹质的把柄,特别精致耐克。
有的是,将把手设计成柳枝、梅花枝、缠丝等造型,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总之,在挑公道杯时,把手的有无全凭个人喜好!
《4》
话说,公道杯是不是都是玻璃材质的?
在翻留言时,看到有茶友提问。
“为什么你们用的公道杯,都是玻璃的啊?”
这个问题提得很细致。
虽说,个别时候为了配套使用,会配上白瓷公道杯。
和白瓷盖碗、白瓷茶杯,组合成套使用。
但大部分时候,茶桌上还是会摆上玻璃公道杯。
原因无他,玻璃公杯的实用性强。
公道杯的材质,远不止一面。
还有包括,粗陶、紫砂、柴烧、白瓷、汝窑、哥窑等。
种类丰富,任君所选。
但在众多竞争者里,玻璃公道杯的表现,绝对是脱颖而出。
从审美角度看,玻璃,古代曾经称其为琉璃,晶莹通透,风格百搭,经久耐看。
从实用角度看,玻璃透光性极好,可以方便观察汤色。
泡出一道茶汤后,茶汤颜色是深是浅,是黄是红,是暗是透,是清澈还是浑浊,一眼就能得出答案。
当你用公道杯装茶时,可以提供直观提醒。
避免将一杯,汤色浑浊发暗的劣质茶,不明就里地饮入口!
从品茶角度看,玻璃材质光滑。
不会像紫砂和粗陶那样,吸附茶香,影响好茶的原味。
从日常打理角度看,摸起来光溜溜的玻璃,光滑好清洗,不易留下茶渍茶垢。
最后,玻璃公道杯的花样,选择丰富。
有磨砂、锤纹、浮雕等,增加艺术装饰性。
有手制玻璃等,提供无可复制的质感。
冬日里,用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纯透明公道杯,装入足火肉桂的茶汤。
放在洒满阳光的茶几上,在阳光的映衬下,汤水倒影波光粼粼,像是塞纳河畔。
随手一拍,就是一道风景!
方方面面综合考量下,玻璃公道杯的优势,十分突出。
正因如此,才使得它逐渐成为公道杯领域里的重磅主角。
其他材质的公道杯,难以撼动它的江湖地位!
《5》
公道杯的挑选,从器形,到容量。
从材质,再到装饰。
点点滴滴,皆是学问。
提到公道杯的使用,在刚入冬时,有位北方茶友私信反馈过一个现象。
他在家泡茶时,特意用玻璃公杯,和之前的仿汝窑开片公道杯放在一起对比。
结果发现,同样是喝岩茶。
在其它冲泡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玻璃公道杯装茶,不论是挂壁香,还是鲜爽口感都要更胜一筹。
反观已经养出开片的汝窑杯,盛放同款茶汤后,茶味浑厚有余,爽口不足。
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不成,是开片杯当中的缝隙,常年积累下部分茶渍陈垢。
以至于,影响了好茶的原味发挥?
认真说起来,由于没有看到实物,也没有实际感受和对比。
所以,暂时难以下定论。
但从喝茶体验看,这一切都有可能。
前人有句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为了喝茶更省心、安心,选玻璃公道杯显然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