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不同时代的标准化,如何演变​?
不同时代的标准化如何演变?
大家一起来聊聊看
 
在2012年之前市场上的一些国营老厂其实就开始在做标准化了。我们现在不能去否定前人做的一些标准化。
 
但是国营老厂的标准化其实不是面对市场的标准化,它是面对出口侨销,像是那时候的香港南洋公司为主,然后又转销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那时候会有一个唛号就是大家几乎都听到过的7542。唛号其实是广东话里大家对mark的音译。
 
那时候的茶确实是标准化的,它是国营时期的统购统销式的老厂,主要针对来自于香港南洋公司的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所以那时候就做出了7542、7572。
 
但是这些标准可以这么说在2005年之前,在大陆是没有市场化的。05年之后是因为普洱茶市场大热。
 
当时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时间,就是普洱市政府推动了一个叫“马帮进京”的事情。
 
然后就出现了一些名人拿着古董茶来炒作增值,然后就带动了很大一波高消费人群对老茶的关注。
 
所以那时候就特别流行喝老茶,连云南人都开始喝老茶。
 
这个事情发展到2012年,像7542、下关茶厂的甲级沱、乙级沱,这些标准化的产品也一直都在。
 
但是这些产品当时并不是用来适应大陆市场化这一端的,所以这些产品到现在来看,在品饮上喝的群众并不多。
 
在2012年之后山头茶开始大热,那些山头茶的发烧友们就像喝红酒一样开始喝产区、地域。这个事情就一直发展到现在2022年。
 
但是现在就出现一个矛盾——讲山头茶就无法标准化。山头茶大热变成有无数的买手在收料、买,所有人都上山找茶农买茶。
 
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但其实这个过程当中茶行业的体量在增加,喝茶的人也在增加,市场规模也在增加。
 
反过来茶农的种植、茶山环境、初加工的水平都在参差不齐的往上走,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正向的发展。
 
标准化概念其实不是创造的,其实标准化一直都有,它只是在不同语境下,因为消费市场的变化,标准化需要调整。
 
其实从50年带开始,人民公社加供销社的概念,到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那段时间的标准化是有效的。
 
因为它是由需求产生的,因为有某种需求而产生相对应的标准化。
 
一直到92年之后,我们的产品更多了,农产品往欧洲、美洲去运。
 
欧美人喝中国茶不只是喝纯茶,他们的习惯是假一些其他的东西进去。
 
所以当时为了应对国外的需求,我们又产生了新的标准化。尤其到了2002年加入WTO之后,全球化开始。
 
从那之后我们国家的商品和国外的是平等的。那时候我们就面临着立顿红茶、波士茶这些强劲的对手。
 
这时候我们以往的标准化逻辑就得调整,它必须应对的是日常消费者。
 
消费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开始面对当下真实消费人群需求的标准化建立。
 
不然当大众面对“天价茶、山头茶......“的时候,就会导致大众消费者对普洱茶产生距离。
 
这是需要我们茶行业的人持续思考和改变的现状。
作者:吉普号
日期:2022-06-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