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绿是一种炒青。
陕西人说起炒青,是区别于明前采摘的细嫩绿茶的。审评上有个通俗的比方,金牛早、象园雾芽、午子仙茗、汉中仙毫等细嫩绿茶一般是90分档,炒青就属于80分档,因为原料采摘的标准不同,天然的分数差距就有存在。另外,陕西人说起炒青,更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味浓劲大皮实耐泡,和陕西人的性情一样一样的。
这个年头,能长期喝炒青的,都是老口味儿。能给人送炒青的,不用说,都是老交情。
早年陕南茶区交通闭塞,那是茶叶卖到外地的少,茶叶大多在本地销售。因此,当时农民对茶叶的档次不甚讲究,很少做毛尖细嫩绿茶,而多是等茶叶长得较丰润时才采摘,俗称二、三碗子茶,这种茶泡出来色浓味酽,解瘾,顶事。而毛尖茶不仅采摘慢,农民还认为茶叶小小的就摘了,好像庄稼还未成熟,收了可惜。另外,毛尖茶泡出来仅是茶香、色清,好看,当地人喝起来觉得并不过瘾,只能泡一、二碗水,不象大片茶叶可泡几碗,毛尖茶是中看不中用。
家乡人把制茶称“做茶”,因为不喜好毛尖茶,而多做中、低档茶,因此,制茶的工艺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落后。我记得,街下头,有一农村大队队部,队部大门前,左右有两个大土灶,各支一口大铁锅,人称“毛边锅”,这毛边锅就是用来炒茶叶用的。到了采茶季节,女人从山上摘茶回来后,交到队部,男人们就开始炒茶揉茶。刚开始几天,每天的茶叶采摘量不大,男人们可以悠闲的把茶叶倒进毛边锅,柴火烧得也不甚旺,一边用大铁铲翻炒茶,一边还同送茶的女人们说笑话。
茶叶炒到适当时,男人们把茶叶倒进大竹箕内,开始用手揉茶。揉茶这话要有一把手劲,要揉出茶叶的青汁水,刚炒的茶叶很烫手,女人干不了这活。揉茶的姿势好像在揉面,但要使暗劲。一季茶叶揉完,男人们的双手都让褐色的茶叶染成了黑色。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茶叶生长速度加快,女人的采摘量也加大,这时候,男人们也到了做茶最忙的时候,你看,他们把灶火填得旺旺的,火舌从灶内呼呼地扑出灶口,红彤彤的;男人们左右开弓,不停地挥舞手中炒茶的铁铲,锅里的绿茶在快速的翻动。揉茶的男人光靠手揉是做不过来活了,他们把炒好的茶叶倒在地上的竹席上,而后脱掉鞋子,用脚在茶叶上来回揉茶。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做茶人的旁边看到用脚揉茶既不觉得怪,也不认为脏。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陕青茶被运到了山外,陕青茶优秀的品质也招徕了更多茶人的喜爱。陕青茶本身也开始发生嬗变。人们现在不喜欢喝色浓,味酽,解瘾,顶事的“大脚片”陕青了,而越来越喜欢精工细做的茶香、色清,好看的细嫩绿茶。小叶绿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研发出来的陕南特炒。既迎合了传统炒青爱好者的滋味要求,又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绿色时尚健康的需求。
小叶绿,特炒榜首。
滚水泼茶,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