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普洱茶友,都期待自己存的好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陈化生香”。
普洱茶在一定时间内“越陈越香”,茶叶的色、香、味、品质,在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和微生物环境下,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到底多少时间内普洱茶才不会过期,依然具有品饮价值,依然具备令人惊喜的品质,目前尚无定论,只是根据经验,一般普洱熟茶4年会达到第一阶段的适饮期,生茶则6年,其后是不断达到品饮高峰期的路上,也许在某个时间段后又会处于品饮值的衰落期。
有茶友提出,“越陈越香”,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越陈越醇”。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普洱茶的保质期很长,且时间会赋予其美好的品质,是保质期的另一种“美化”说辞。根据几个茶友间的交流和探讨,这几点看法对普通茶友非常有帮助。
观点一,普洱茶有最佳品饮期,过后就是下划线;观点二,普洱茶没有保质期,但有巅峰期,巅峰过后慢慢归于平凡;观点三,越陈越香是有时间界限的,不可能无限夸大的,但是普洱茶确实是越陈越香的。越陈越香这几个字是普洱茶的灵魂,没有了这几个字普洱茶的真正的灾难就来了;观点四,越陈越香本来就是伪命题,香味物质为烃类,都是易挥发物质,从成茶起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少且不可逆,茶的陈化是果胶以及其他酚类、酮类、生物碱慢慢转化出利口感的物质,所以越陈越醇才是正解。以上观点茶友可自己消化参考对照。
那什么是“醇”呢?
普遍的含义是,酒味浓纯。而“醇厚”一词,在我们品鉴普洱茶的语境中,可理解为,茶的气味、滋味等浓厚、纯正,反向理解可以是淡薄、不纯、有杂异味!
另外,普洱茶的越陈越醇之醇,指向为“醇化”,而醇化中的“醇”字,还可以这么去理解,就是让一些不该有的,带有刺激性的,不健康的物质,通过时间的氧化让它挥发散失掉。从这个维度去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普洱老茶和普洱新生茶之间的对比,一个是醇和,一个是刺激性强,一个是体感舒服,一个是体感比较强烈。
本人在近期频繁地品鉴中老期普洱茶的过程中,有一点体会,普洱茶,不论生熟,殊途同归。不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通过时间的氧化后,汤色转红,品质转醇,滋味变柔,逐渐趋于相似的品饮值,即茶品本身通过时间的转化不仅品质得以升华,口感体验变佳,心情感受上亦有舒服愉悦的反应。
其实所谓的“殊途同归”这个也很好理解,普洱熟茶的发明就是为了快速获得转化结果,而逐渐探索出的一种通过人为施加“外力”(潮水),使其短期内迅速发酵出适宜人群身体和口感品饮的一种工艺。而普洱生茶需要漫长地转化,漫长地等待,“爷爷做茶,孙子喝”的时间跨度,极其不符合人类“及时行乐”、当下品饮的欲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普洱熟茶“僭越”了普洱生茶的地位,“压缩时空”、“迅速成熟”,因为聪明的人类一定要想方设法用最高效的手段来获得利己的结果。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有时候就像龟兔赛跑,方向一致,终点一致,只是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生茶,靠自然转化,慢;熟茶,靠人工潮水发酵,快。一个是和时间慢慢变老,一个是和时间快速赛跑,但它们的目的和方向是一致的。
回到本文最初的话题,普洱茶的“越陈越醇”,其实是有终点的,并不是无尽的。因为有客观事实佐证,相信很多普洱茶友,都可能喝到五六年以上的普洱茶,其实有些茶品,比起新茶时期,寡淡无味,香气微弱,非常不符合“越陈越香”、“越陈越醇”的结果。可能是原料问题,可能是工艺问题,也可能是储存不当问题等等,有可能是在工艺制作上被糊弄了,传闻绿茶化的烘青普洱茶,新茶时期高香高甜,存三五年后,逐渐变得寡淡,也有某些不符合普洱茶原料的品种,拿来制作普洱茶,导致后期不耐存放,等等,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而至于百年老茶到底还有没有品饮值,我们可以参照一个案例:20世纪60年代期间,北京故宫中仅存的一个金瓜贡茶,经后期开汤审评,滋味淡薄。
只有原料品种的正宗性、适制性、优越性,和工艺的正当性,加之仓储的科学化管理,普洱茶才有可能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下,在有限时间范围内,变得陈香和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