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所谓名山名寨的普洱茶,后期陈化就一定好吗?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茶”首先登上了艺术的殿堂。在中华文化领域中,茶文化是整体文化至为重要的一环,在数百种茶叶中,普洱茶又是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
 
云南的“普洱茶”三个字不仅火到大江南北,更是火到全世界。普洱茶,就像人生一样,“少年”不成熟时,其味苦涩、回甘相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也变得深沉起来,不仅口感润滑,味也醇香。一直以来都流传着“爷爷做茶,孙子喝”的说法,正因其“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让众多的茶客们追捧,不仅喝普洱,还收藏普洱,“喝老茶,藏新茶”已经成为茶客们的习惯。
 
那么究竟该藏什么地方的新茶呢?
 
茶小白想藏茶,是不是只要是名山名寨的茶都可以呢?
 
如何去判断这款茶是否值得收藏?后期陈化究竟会不会好呢?
 
带着这些话题,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
 
关于名山名寨的茶
 
对于大多数茶客来说,一般选购茶主要是看它好不好喝,但普洱茶却不一样,尤其是名山的茶,除了好喝之外,还需要有很多的因素,比如稀有、有经济价值、有社会价值、收藏价值等等。
 
还有,除了好喝以外,原料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普洱茶的名山茶,就具备了这样两个特点,好喝,原料还好。
 
那是不是只要我买名山的茶,后期经过存放后,它的陈化就一定会好,也一定会越陈越香呢?答案是NO,为何?我们还得根据它的产地、时间节点、茶叶品质、口感以及仓储诸多因素来判断。
 
比如临沧地区的名山茶不少,但有些名山的茶质并不会越放越好,特别是一些山头的古树纯料,几年前与几年后,完全是两种味道。虽然在变化,但它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口感上,前两年喝起来,香气浓,滋味鲜爽,但是过个5年十年再拿来和,口感在下降,滋味也越来越淡,既不像当初,也不像陈化后应有的样子。
 
再比如“茶王”老班章,众所周知,老班章的茶,后期陈化表现都非常好的,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价格从2000年的8块一公斤,上涨到现在过万的原因。但是,是否只要我去老班章买的茶都好呢?不一定,老班章的茶也有小树的,也分地块的,不是老班章每块茶地的茶都很好喝,就如同一片果园的水果,不是每个水果都甜。如果你买到的是不好地块的茶,或者单一树龄极小的茶,后期存放后,也不会有特别惊喜的变化。
 
所以,藏茶,不是单看名山的茶,要结合诸多因素。
 
想喝鲜爽的就不要冲着收藏去,想品饮和收藏俱佳的,一定要“多喝、多看、多听、多学”,这样才能在众多的名山茶里面选到适合您的茶。
 
如何判断新茶的陈化潜力
 
我们在选购生茶的时候,应形成“内质上的四个表现特征、品鉴上的三个试金石、综合判断上的两个重要准则、挑选上的一个硬道理”的判断体系。
 
01、内质好的四个特征
 
第一,汤浓味足。汤浓,指茶汤醇厚,饮之有物,而不是寡淡无味。味足,指滋味丰富,不单一,喝起来有层次感。有些茶喝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汤寡淡味单一,这是内质不够好的表现;还有些茶,一入口你也会觉得不错,但细品之下,滋味单一,一成不变,这也是内质不够丰富的表现。
 
第二,香气浓郁。香气分为干茶香、汤香、叶底香、挂杯香。香气是内质的外在体现,有什么样的香气,就有什么样的内质。不管什么香,都要自然、浓郁、怡人才好。内质好的新生茶,干茶会透着浓郁怡人的香气。品质好的,不管是饼茶还是散茶,拿在手上,香气会扑鼻而来。如果青草气过重,甚至夹杂着其它异味,那往往是杀青不足、晒青不到位等因素所致。开汤后,可以对着盖碗盖、公道杯、品茗杯闻汤香。冲泡过程中,也可以闻叶底散发出来的香气。不管我们用哪种方式去感受一款茶不同状态下呈现的香气、气息,都是透过茶汤外在的表现,去辅助判断内质。
 
第三,气足力强。在品饮体验上,普洱茶与其它茶不同的一大方面是茶气足。何谓茶气,就是在品饮过程中,一款普洱茶令品饮者产生发热、出汗、打嗝甚至放屁等体感的表现。虽然对比陈茶、老茶,新茶的茶气相对没那么明显,但是树龄高,内质好的生茶,茶气明显力道足,品饮者除了明显感知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身体上也能觉察出体感反应。
 
第四,梗壮叶肥。叶底是内质的外在体现。茶汤、滋味、香气、气力的表现,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片茶叶展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如果叶底梗壮叶肥,拿起来有肥硕感、弹手感,揉之不易烂,那往往意味着内质好。
 
02、三个试金石
 
第一,重苦轻涩。苦涩的呈味呈感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和生物碱,它们是新生茶后续转化的重要物质。所以,新生茶要有一定的苦涩。重苦不等于苦若黄连,而是“大甘若苦”之苦,苦中带有厚重感。苦,要能化得开、化得快(相对而言);涩不能太重,不能退不去。如果苦得令人皱眉,涩过未熟的香蕉,那后续转化预期往往也差强人意。
 
第二,可闷可嚼。闷是指闷泡,闷泡能够是水浸出物最大化释放,提升茶汤浓度,能够放大茶的缺点,是试茶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优质的新生茶,也经得起闷泡。重闷之下的茶汤,苦涩度会增加数倍,此时来判断苦能否化、化得快不快,涩重不重、退不退得掉,会更准确,更明了。嚼是指可咀嚼,把干茶直接放入口中含吮再咀嚼,也可以是泡开后,取叶底中若干叶片直接咀嚼。叶片肥厚,啖之味足者,嚼之有物者,往往内质好,后续陈化可期。
 
第三,耐泡甜尾。这个比较好懂啦,茶的内质是陈化基础,而耐泡度是辅助判断内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耐泡,说明内含物质丰富,转化有内质基础。除了耐泡,还要有甜尾。几乎所有的好茶,都是“收尾必甜”,即是泡至尾水,茶汤淡而寡,甜而生津止渴,稍加闷泡,甜润十足。可以说,“苦头甜尾”是内质好的体现。
 
03、两个重要判断准则
 
第一,缺点可以允许,硬伤要零容忍。就是要求我们再喝的时候去“找茬”,在冲泡时采用费常规手法,在品饮是采用“非享受式”品饮法,这样我们才能在品其优点的同时鉴其缺点。甚至于,刻意用“加大投茶量”“重手闷泡”的方式,来放大茶汤呈现的特点,让茶汤缺点暴露无遗,看看是否有硬伤。例如,新生茶可以有青味,但要在正常范围内,涩感可以有,但要化得开,就算慢一点也不怕。
 
第二,处理好现在好不好喝与将来好不好喝的关系。如果是短期内以消耗品饮为目的,就要注重现饮价值,在品饮期一定要好喝,将来好不好喝不重要。有些新茶,现在好喝,将来不一定好喝。例如,一些茶入口绵柔、甜润,但汤质不够丰富,也不够耐泡,这样的茶适合短期内饮用,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品饮价值会下降。
 
如果以陈化为目的,要看重“将来一定好喝”。比如一些茶,现在喝起来苦涩,刺激性大,品饮体验不愉悦,但经过多年的转化,苦涩尽退甘甜趋显,比如茶圈里流传的“十年曼娥赛班章”的老曼峨古树茶。
 
04、挑选生茶的硬道理
 
高性价比才是硬道理。脱离品质谈价格没有意义,脱离价格谈品质也不现实。对于众多茶客来说,性价比是决定是否要挑选一款新生茶的重要因素。
 
高性价比,不等于便宜。品质要过关,这是前提。如果品质不过关,再便宜也没用,“越陈越不香”,甚至沦为垃圾茶,反倒成了累赘。相反,如果品质非常好,但是价格太昂贵,买不起,只能令大多数消费者“望茶生畏”。
 
为什么老班章能成为“普洱茶之王”?其实也是跟它的性价比有关系的。在那么多名山茶中,老班章(这里专指纯古树)的价格不是最贵的,在它之上,冰岛,薄荷塘、凤凰窝等茶山,价位都比它高出许多,但它在后期陈化后,口感滋味却是偏上乘的,品质对应上它的价格,那它的高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
 
新的生茶有着更多的变化空间,给人以更多的期待,也可能带来更大的惊喜,这就是普洱茶新生茶的魅力所在。
 
春茶已上市,选择哪座茶山,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最好的选购核心就是“宜品宜藏”,遇到心仪的普洱生茶,且品且藏,且藏且品,在缓慢的岁月中,人茶共成长,岂不妙哉!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5-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