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品茶有标准?什么样的浓淡才是标准?
平日里我们冲泡茶叶,茶叶、茶水的用量以及冲泡出的茶汤浓度等往往是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实际上,茶汤也有标准浓度之说。
 
但是如何判断一款茶汤的浓度?喝到一杯茶最适宜的浓度呢?这里最近比较热的福鼎白茶举例子。
 
对于白茶汤的浓度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第一种从概念出发,我们所谓的浓度就是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因而茶汤的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可溶物质的量,可溶物质释出越多,茶汤越浓。第二种解释是根据品茶者口中感受出来的,相对而言比较主观,自身的味觉感受越强烈,茶汤就越浓。
 
如果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其实就比较适用于第二种解释,但是导致茶汤苦涩的成分主要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并且茶汤中的呈味物质还有很多,并可溶于茶水,不能仅仅说是茶越苦涩,浓度越高,因而,第一种解释就更加合理,即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而喝茶时,我们一般要求将茶控制在“适当浓度”的标准上。
 
所谓的适当浓度,就是将茶叶的特性表现最好的浓度,而适当的浓度是不是有一定的标准,这个需要因人而异了,喜欢口味重一点的人,会要求茶汤浓一些,而相反喜欢口味轻一点的人就要求淡一点。当然,还是有一个标准的,我国茶叶审评的茶汤标准,以3克的茶量,冲泡150毫升的开水。即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浸泡5~6分钟后得出的茶汤浓度。
 
茶汤有一定的标准浓度,个人的喜好也有不同,但其实应该往标准浓度更正,因为太浓或者太淡的茶汤,都不利于品出细微的味道。既然有一个浓度标准,那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茶汤的浓度呢?
 
喝白茶对于口腔灵敏度要求特别高,就像美食家品尝美食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喝茶最后实现了茶水分离,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茶水分离的方式控制茶汤浓度,我们平时实现茶水分离,一般分为“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和“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
 
我们在平时倒茶的时候就是将茶水从茶渣中分离出来,但是控制茶汤浓度,又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将冲泡的茶汤全部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倒入杯中,可独饮也可以分杯给客人共享。多人饮茶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茶汤倒入多个杯中,不过要采取来回倒茶的方式为求茶汤浓度平均。
 
茶汤浓度适宜时,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即取出将茶叶放入内胆茶具中浸泡的内胆,实现茶水分离。这类需要带内胆或者过滤装置的茶具适用于办公室,既方便又可控制浓度。
 
而且茶汤的浓度和冲泡时间也有很明显的关系。按规律而言,一般粗老的茶和紧压茶的冲泡时间要稍微长一些。细嫩的茶和散茶冲泡时间要短一些。具体来说绿茶、黄茶、花茶的冲泡时间一般是3分钟左右,这样冲泡出来的汤感会最好。对于乌龙茶来说必须控制在1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冲泡出来的茶叶的口感会苦涩。只有恰当的冲泡时长,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才能被充分冲泡出来,茶汤才会有较好的口感。
 
常饮白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经常喝过量过浓白茶对身体不好,易伤脾胃。所以适量就好。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6-1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