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从茶的“三气”谈谈如何品茶?
茶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些人即使喝了几十年也没感受到茶气,而有些人却对茶气的感觉十分敏锐,因为它的存在形式是抽象的,所以它又有了那么些玄乎。唐代项斯《山行》诗:“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许观《赠张隐君》诗:“茶气拂帘清草午,想应宾主正高谈。”。明代程用宾《茶录》:“辨气者,若轻雾、若淡烟、若凝云、若布露,此萌汤气也;至氤氲贯盈,是为气熟,已上则老矣。”明代许次纾《茶疏》:蒙茶“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
 
那么到底什么是茶气?茶气,怎么解释?在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有专门的解释:茶气(Tea steam)1、亦称“茗气”,蒸煮茶叶的热气。2、蒸气辨汤。3、茶味。
 
但这些似乎都不足以解释我们所感受到的“茶气”。在笔者的理解中是,茶汤中的内含物质愈丰富,其形成的聚合晶体愈饱满,它就更能穿透人体内部的层层滞碍,直沉丹田。
 
茶气,最直接的意思是饮茶时茶汤顺喉而下,然后返回口腔,瞬间盘桓、气韵绕舌的味觉感受。中医讲人有三焦,心肺为上焦,脾胃中洲是中焦,肝肾居下,为之下焦,沿三焦经络顺物而下,然气体上扬,呈奔逐之态,这就是"茶气"了。
 
茶气,从医学生理角度去窥探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茶气对人和人与茶气的互动产生的效应,不同的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感受茶气也有层次之分、轻重之别,有直观感受,有重叠感受,也有多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的文化感情。
 
关于茶气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一款好茶,由于其叶内所含成分,本就浓酽而丰富,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
 
古往今来饮茶的人多不可计,但有几人真正体会到茶气的美妙境界?一来真懂得感知到茶气的人不多,二来有茶气的好茶却得来不易。”
 
笔者认为,茶有“三气”,即“地气”、“茶气”、“人气”。
 
一曰:“地气”,乃茶之本味,一款茶,产于哪座山,哪块地,这就决定了它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二曰:“茶气”,这就是茶所具有的能量,茶气足的茶,必是好茶。“茶气”又有别于“茶味”,“茶气”是一种抽象无形的,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而“茶味”是一种具体的味觉。
 
三曰“人气”,即喝茶的人所形成的气场,可能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气”也会相异,因此,相同的茶,对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见证。
 
茶气是无形的,然而茶气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经验的人都有体会。自己经过几十年不断的体验与实践,渐渐地对茶气有了一些认识。
 
同一道茶,有的节气喝,茶气非常明显,有的节气喝,反而不好喝。同一道茶,不同体质的人喝,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也不同。
 
同一道茶,在不同的时辰喝,茶气的作用与身体的反应也不同。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作用,只有适用于不同的体质,才更有益健康。冲泡方法不同,会影响茶气的体验。
 
每个人对茶气的反应不同,或许,这就是人与茶的缘份吧。
 
茶气的力量也来自一番与众不同的历练修为,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之底气十足。当我们面对茶饮时,“茶气”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茶气中裹带着人气,饱满丰润、凌厉跌宕。这时候“茶气”既代表着茶文化一个重要的元素,也蕴涵了道家的哲学精义。
 
“茶气”是让人实现心灵瞬间的“逍遥游”的载体,饮茶者借助茶气,将情感的宣泄依附在茶体、茶香和茶韵上,乘物远行、心游万仞,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正因为这种现象和儒、道、佛家的心游、禅定感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使得茶气在品茶时变得奇妙与高雅,更使得茶道为芸芸众生、为三教九流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宗教所共同接受和推崇。
 
茶气的自身也有强弱厚薄,除了文化结构外,与物理结构关系重大。一般来讲,老茶中的茶气较浓郁,因为陈放的时间长,酵化的物质丰富,这就使老茶的回甘和韵味更饱满。还有,因为工艺的不同,紧压的黑茶类的茶气比其他茶类更能保持、回应更大。
 
品味“茶气”要带着一份专一,带着一份虔诚,带着心境的明净通透、闲适淡定,这样才能够在茶气上升的刹那间抓住神经末梢的颤动,触摸到心灵瞬间的微晃。
 
品味“茶气”也是踏寻一种生活境界,寄寓一种生活理想,一旦有了感悟,那么即使无茶,心中的“茶气”也能够持久回荡,就象古诗所吟唱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作者:佚名
日期:2024-08-2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