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山水画,脚下游动的金鱼,古香古色的民乐……11月10日晚,一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晚宴在水立方上演。晚宴上,受到各经济合作体参会代表瞩目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中国风和北京味儿,还有这“风味”背后的成长和蜕变。
一道老汤诠释“上善若水”
11月10日晚,“APEC团圆饭”正式拉开序幕,第一道主菜“上汤响螺”亮相。
两天前,北京饭店的厨房里,厨师长刘忠开始备料吊汤,新鲜的鸡肉和辅料一步步入锅。按照师父传下来的老规矩,这道汤要经过48小时不断火的漫长熬制。
北京饭店是此次APEC会议晚宴的主要筹备单位。在晚宴菜单设计之初,“上汤响螺”便被列入参考范围。
“吊汤是北京饭店的绝活,这可是一辈接一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刘忠说。1990年进入北京饭店,他就根据师父们传承下来的“秘方”,学习如何吊好这道上汤。
在刘忠眼里,没有什么菜能比汤更有意义。中国人讲究“上善若水”,水能包容万物。而成为一道汤前,食材的鲜美与营养也都在水里交织。最终,上汤出锅,汤清如水,色如淡茶。“这是中国人的性格,也是中国菜的传统和魅力。”
在10日的晚宴中,道道菜都带着中国菜的手艺传承。豌豆黄、驴打滚、豆面卷等极具北京特色的传统小吃也登上餐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烤鸭也成为晚宴的主菜,来自全聚德的8位片鸭师现场表演片制技艺,北京烤鸭第一次以牡丹花的艺术造型装盘出现。
杯盘间的中国实力
当晚的餐具,主桌餐具以国韵黄为主色调,嘉宾桌则以珍珠白为主色调。无论是菜盘、菜碟,还是酒杯、酱醋目壶,均相互搭配,融为一体。
无论“国韵黄”,还是“珍珠白”,陶瓷均来自于南京高淳。餐具经历5次烧制,整个环节采用环保技术,产生的废气与废水既大大减少,同时废料又能100%回收再次循环利用,最终烧制成的餐具也无毒无铅。
晚宴现场灯光的照射下,餐具旁的水晶杯透亮发光。这几只杯子来自河北承德。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只杯子,但厚度、透明度、质感、重量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着它的水准。”在几天前的采访中,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枢特意当着记者的面在水泥地上踢倒杯子,“虽然倒了,但没有碎,也不会有划痕。”而今,国产水晶杯已经 与国际上最顶级的水晶杯生产厂商不相上下,然而成本却只是五分之一。
水立方上演“中国式服务”
“我再看一下刀叉摆放得对不对。”晚宴开始前半个小时,现场主桌的服务员赵媛媛拿出笔记本,本子上详细记录着自己负责的餐桌上客人习惯。“一家人吃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和忌口。而来自不同地区的客人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把自己的服务叫做中国式服务。”赵媛媛对记者说。她把这种“中国式服务”理解为既贴心、个性化,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市旅游委副主任于德斌告诉记者,别看菜品端到客人面前看起来简单,但背后是食药、旅游、公安、商务等多个部门与各家饭店的相互配合。
10日上午8点,北京饭店、北京国际饭店经过粗加工的原材料在测试过温度等内容后,装入冷藏车后便贴上封条。冷藏车在经过食药部门的检查后,被分类装入冷藏柜中。
初冬的北京,天已渐凉。国宴在水立方办,本身就是一个创举。为了保证菜品的热度,宴会筹备者也想了不少主意。菜刚出锅,便装入保温车被送到地下1层的3个备菜间中进行分菜。被分出来的每盘菜上方,又悬挂着一盏温度高达250摄氏度的保温灯。这样一招接着一招,菜品也留住了热乎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