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小伙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涨。他就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
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小伙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很快小枝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芽叶泡水清香甘甜,喝了提神解渴,小伙也越来越壮实。这事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村民纷纷来问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小伙子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告诉大家树枝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茶树叫做水仙茶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福建人发现了一株长在寺庙边的大茶树,因为受到该寺庙土壁的压制而分出几条扭曲变形的树干。这个人觉得树干虬曲的样子非常有趣,就把它挖了出来带回家种植。他巧妙地利用了树的变形,培育出了清香的好茶。因为闽南话里“水”就是美,所以取名“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