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或许就是茶者的“半亩方塘”,此间的天光云影既是茶者在尘世间怀抱理想,御风而行的“致柔专气”,也是脚踏实地、精行体悟的践行身影。
这“半亩方塘”,承载的其实太多。对于观者、品饮者和席主来说,有着截然相反,又联系紧密的关系。
对美好事物自然生发欣赏与热爱之心,是人所共有的特性。
一位从来没有接触过茶,或对饮茶只有简单了解的人,觉得它只不过是生活里的可有可无。在某一天,某一个天光晴好的下午,在某个角落偶遇一席茶,细长的茶桌,质地细腻的象牙白席布,泛着拙哑光斑的粗陶盘子,盘子中一小圆片薄薄的丝光瓤小心翼翼地承托着一只朱泥小壶。金黄的茶汤从壶中注到匀杯里,混和着野花香和蜂蜜甜的气息在茶雾中散开。茶者把茶汤专注地倾注到茶盏里,再轻轻奉给你。长桌的那头,花樽里清供一枝竹、几朵无名野花。此时的茶汤,顺喉而下的不仅是绵滑滋润的感官之美,更有了因境而生的心赏之美。或许,他会因为被茶席主人对茶全心全意的爱所感动,这样从荒芜的生活中抉择出每一件茶器,这样子安守着一方天地,只为不辜负土地、农人、制茶者,在一片茶叶生命路途中的艰辛颠簸,将茶汤完美地呈现它最美好的滋味。
很多时候,外在的形式感是最直观的审美方式。我们缺乏慧眼,总是被外象牵引,开始接近它,接受它并逐渐接近知晓它的本质。假若茶席能担当这样的一个“外象”,这样成为我们爱上茶、爱上有茶的生活的一个理由,是有一份委屈却无憾。
而它厚实而丰盈的内在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在茶者的心里。
茶者手中的一饼茶叶,储存良久,终于等到适饮的时候。他洒扫庭院,把茶桌重新收拾,铺上根据季节选择的席布,摘来当季的花,按照这款茶的性格搭配最适合的冲泡器皿,是紫砂壶还是盖碗?是用利观汤色的素白若琛杯还是选蓄香深一些的花神盏?思量无声,却如千军万马中的那位长髯老翁,早已运筹帷幄。一切备好,起炭煎水,投茶冲泡,这盏茶汤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送到了饮者手中。“这茶好香!”饮的人暗自惊叹,席主微微含笑,用自己缝制的小方茶巾拭去席边的一滴水珠。“终于没有辜负了这饼好茶。”对于茶者来说,布席的过程亦如甘泉滋养,回味无尽。
月亮一直在那里,我们需要的是一枝树枝,也可以是一根手指,只要它能引导眼睛看到月亮。茶就在那里,茶席是承载茶之本心初味的“源头活水”,也是承载茶者内求,内省的“半亩方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