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中国结、中国印,作为中华文化的标识符号,深深地刻入了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心田,也深深地映入了地球村民的眼帘。紫砂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识符号的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认识、肯定与接受,这对于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古人云,文以载道。我在学习、研究紫砂文化之中,看到人们用紫砂壶作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也看到人们对紫砂壶的喜爱与痴情,使我从这些现象中认识了紫砂壶作为中华文化标识符号的价值,并以文字抒说了自己的理解:中国印、紫砂壶与中华文化的标识符号。
人是富于联想的。当我写“中国印、紫砂壶与中华文化标识符号”时,宜兴紫砂人在听到“世界制壶中心”的喜讯而欢呼雀跃的场面犹在眼前,台湾同胞面对“砂壶给他们带来一时亢奋却留下无尽的伤痛”的“尴尬的局面”(史俊棠《永远的陶都》256页)亦历历在目。这对比、这反差,也使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作为中华文化标识符号的紫砂壶,应该如何保持其纯粹性?
权利与义务、荣誉与责任,总是对应的。紫砂壶能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符号,是宜兴人的骄傲,更是宜兴紫砂人的自豪。与此同时,宜兴人也需承担起保持紫砂壶纯粹性的义务与责任。
何谓“保持紫砂壶作为标识符号的纯粹性”?我以为保持紫砂壶的纯粹性,就是保持紫砂壶所以能作为“龙的文化、龙的面孔无限延伸”(《宜兴紫砂陶》专家张大全语)的资格性。紫砂壶之所以能担当起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符号的重任,是因为紫砂壶的材质是中华产的全球惟一的天然资源。保持其纯粹性,就要保持其中华紫砂的天然性、原矿性。当然不排除在原矿紫砂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绝不应不负责任的参假造假,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紫砂壶作为民族文化标识符号的形象,紫砂泥的真假问题,就不仅仅是宜兴一市的信誉问题了。
紫砂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符号,还因为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创造了适应紫砂泥性、适于制作茶壶、适于“抒说茶叶心语、体适茶人手感”的“世界级”惟一的“拍打镶接”的纯手工技艺。作为宜兴紫砂界第一位出国考察的紫砂艺术家何挺初清晰的感到,西方陶艺家对紫砂壶最为钦佩的就是中国人的这手绝技。那么,保持紫砂壶的纯粹性,就要保持紫砂传统全手工技艺的原创性、完美性、纯洁性。这是国家把紫砂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点,也是向联合国申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点,又是宜兴紫砂界接二连三的开展手工大赛,推动手工技艺普及的现实与历史的动力。
紫砂壶之所以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识符号,我以为宜兴还是一个以“切茗切茶”的茶具为特色的惟一城市。因此,紫砂壶不仅以丰富高雅的文化内涵引人瞩目,而且有一定的产量,从历史到今天紫砂壶才得以走遍地球村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才使紫砂壶以她特有的魅力,赢得地球村民的珍爱。我想它也是国际陶瓷学界把“世界制壶中心”的金匾颁发给宜兴的一个基本因素。保持紫砂壶的纯粹性,我以为就要保持宜兴作为“切茗切茶”茶具生产的城市特色、名片,保持宜兴紫砂壶文化的特色与品位。
紫砂壶以她的纯粹性紫砂特色,缓缓的远远的广广的走向世界;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冉冉氤氲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动气韵。紫砂壶,我爱你,更爱你蕴含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