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镇发现一份写于清嘉庆年间的“阄书”。这份“阄书”由西源村的茶商林水田精心保管,上面清楚地记载着,两百多年前,西坪雾山林氏十一世祖林燕愈,北上武夷山种茶创业,在建宁府崇安县武夷山拥有曼陀峰茶厂、茶山等史实,为安溪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佐证。
西坪发现迄今214年的“阄书”安溪茶文化传播再添新佐证
安溪人开垦武夷山
记者了解到,由林水田精心保管的这份阄书,写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距今已有214年,为林水田二伯父林庚申所持有。阄书是古代民间分家的一种契约,即先将家产均分成数份载入文契,诸子再以拈阄的方式,确定各自所能继承的那一份产业。这种文契就是“析箸阄书”,析箸即分家。
该阄书明载:“今立阄书人长房侄贤宗兄弟,二房叔震行……欲其无生嫌隙,何必勉强同居,今延请族房长到家公议,将先考遗业及行兄弟叔侄同置田产先抽取四叚为先考妣祭费……其余房屋田业俱作二股均分,即日燕愈公炉前拈定阄子,日后子孙须当安分,各管自己阄内分下的物业,毋得纷更异言,另有建宁府崇安县武夷山幔陀峰茶厂一座……难以登尽,未便均分,长二房协力共理……”
“阄书”中提到的“燕愈公”,指的是西坪雾山林氏十一世祖林燕愈,林氏族人称“幔陀公”,其曾经是建宁府崇安县武夷山(今武夷山市)十八岩的业主,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是其当年购置的茶山。
林水田介绍,林燕愈生有二子,分别开出幔陀东、幔陀西两个脉系。他在西坪建造的“蔚美楼”,时间已跨越两百多年,依然还在,厅堂正中挂着清嘉庆年间御赐的“潜德幽光”牌匾,显示了当年的辉煌。长子林秉深(幔陀东)在草莓岭下建造“活水厝”,厅堂大柱对联“幔岭参天七品龙团辉宝国;陀峰插地千嶂雀舌灿霞宾。”嵌入武夷山的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等三座名山,讲述着林燕愈北上武夷山创业的故事。孙辈林心博(幔陀西)在畲内建造“福田楼”,是林燕愈后裔继承祖业,创立林奇苑茶庄,并将乌龙茶的芳香传向世界的见证。对此,《武夷山市志》、《武夷茶经》也有相关记载。
“先祖不仅把乌龙茶的茶种、制作工艺和繁殖方法,从安溪传播出去,更让浸透着安溪情结的武夷岩茶的芳香四处飘溢。”言谈之中,林水田不无敬佩。有关文史专家指出,这份“阄书”的发现,也为安溪人的移民播迁、安溪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直接的史证。
重振安溪茶业辉煌
“1999年,武夷山的幔陀东系亲人曾到西坪探祖。我们也多次到武夷山探望宗亲。”林水田介绍,武夷山的宗亲看到祖家来了人,非常热情,还招呼女儿女婿,一起团聚,一起登幔陀峰、宝国岩、霞宾岩,踏访林氏先祖开山种茶的地方,寻找故迹。
如今,两百多年过去,林燕愈当年在武夷山上建造的茶叶初制厂已是一派荒芜,但宝国岩的岩壁上依然清晰的“林”字,赫然昭示着雾山林氏的茶业在武夷岩上薪火相传。安溪乌龙茶在武夷山烙上了当地的印记,也如世代在武夷生存的林氏幔陀东后裔,与当地人融为一体。
“原来的幔陀山,叫‘馒头山’,燕愈先祖认为山名不雅,请教天心岩住持高僧,改名‘幔陀’。”据林水田介绍,林燕愈创业初选址幔陀山,这一风水宝地,是受一位风水先生指点。幔陀山土壤、气候适宜种茶,最终帮助林燕愈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为了纪念风水师,林氏后人扫墓时,同时也祭拜风水师。
“前年祖先托梦要注册‘幔陀’茶叶商标,虽经过一番的波折,‘幔陀’茶叶商标还是被注册了下来。”2014年6月,林水田再次踏上去武夷山之路。“去时正遇台风雨,一上路就雨过天晴,上高速时天边还出现双彩虹,从武夷山回安溪的路上,又看到天边双彩虹,很是神奇。”林水田说。
今年四十来岁的林水田是雾山林氏第二十世传人,从1989年就开始经营茶叶,生意做得风风火火。2014年二伯父林庚申去世前,特意将这份收藏了一辈子的阄书转到他的手中,即是期望他将先祖“幔陀”名号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家族的荣耀,更是作为安溪人的一种责任,继承先祖遗志,让‘幔陀’名号重焕光彩,为安溪茶文化添砖加瓦,重振安溪茶业的辉煌。”林水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