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省郴县的五盖山,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当时米茶系清明时采摘“未开苞”的芽叶制成。此茶叶外形芽头紧秀重实,米粒大小。据说一筒茶有一筒米重,“米茶”之名,由此而来。茶芽茸毛特多,色泽银光隐翠;内质香气清鲜高雅,滋味清甜,毫味重;汤色谷黄嫩绿明净,叶底翠绿匀齐。
五盖山峰峰有宝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郴州的五盖山。该山为岭南山脉之一,山峰耸立,直插云霄,峰顶常年被云、雾、雨、露、雪所盖,故称五盖山。五盖山山势雄伟,绿林苍翠,涧流淙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质肥沃,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灰砂土,堪为种茶之佳境。人称“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可见这里资源之丰富。
五盖山茶早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当时多系清明时采摘“未开苞”的嫩芽制成,相传所制茶叶“一升茶有一升米重”。冲泡时,杯中热气,初时犹如一朵白云盖碗,然后呈线状袅绕二尺余散去;杯中茶芽芽尖朝上,柄端朝下,有几起几落,饮之“茶味清洌,颊齿留香”,但那些“体弱未惯饮者,只可半盅;多则顷即昏眩,汗出涔涔”,此茶性烈,由此可见。
炒茶烘干技艺独特
五盖山米茶的原料,是清明前后采摘的未开苞的嫩芽,长约1.8厘米,采回后经过拣剔、摊青、炒茶、清风、烘干五道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炒茶和烘干对五盖山米茶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塑造了米茶苗秀扁直、芽尖挺硬、银毫隐翠、毫香清高的独特风格。在炒制过程中,米茶最忌烟焦味。炒、烘均以木炭为燃料,以便于调节和控制。炒茶烘干技艺独特,炒茶中还辅以锅铲,用“翻、按、扬”等手法,工艺颇为别致。
五盖山米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细嫩匀称,色泽银光隐翠,全系芽尖,茸毛贴身,内质嫩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而甘醇,叶底嫩匀明亮。
被称“天下第十八泉”
唐代陆羽曾品评了天下各地名泉共有20多处,五盖山郴州南7.5千米处的园泉,被陆羽称为“天下第十八泉”。该泉水质清洁,水色晶莹,水温冬夏无异,恒温18℃左右,用以沏茶,香气格外清纯,滋味尤为甘美,古时历代名士过往郴州,都慕名前往,以一饮米茶、园泉水为快。宋代留下的“天下第十八泉”石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成为“郴县八景”之一。
五盖山米茶制造方法业已失传。为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历史名茶,1980年以来,经湖南省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去郴县良田区五盖山茶场等地进行试制,一举成功。产品经湖南省名茶评比和有关单位鉴定,获得高度评价,被誉为湖南名茶中的一颗“明珠”。
外形千姿百态 滋味浓淡适中
米茶,外形秀美。五盖山米茶芽叶粗细适中,鲜叶在加工过程中可塑性强,适合各种造型,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既有西湖龙井、老竹大方的扁削型,也有平水珠五盖山米状似墨绿珍珠的圆珠型;既有“南京雨花五盖山米”和湖北五峰“采花毛尖”的针型,也有“君山银针”的宝剑型,还有叶缘微翘、色泽宝绿的瓜片型等等,不一而足。
米茶,以香气见长。无论祁门红五盖山米茶的蜜香还是君山银针的毫香,或是黄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五盖山米区炒青绿五盖山米茶的栗香……林林总总,大多都香高持久。
米茶,滋味上浓淡适中,浓而不苦,醇而有味。郴州五盖山米茶较之高纬度五盖山米区味道要浓,较之低纬度地区五盖山米区要醇,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