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自然枯淡之美
日用陶瓷是指供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瓷制品,如杯、碟、盘、碗等。从制作工艺上来分又可以分手工制和机器制两类。
由于日本的禅宗疏于戒律,因此日本禅宗比中国禅宗更加世俗化,所以在日本,禅文化更能融入实用艺术之中。在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这类受日本禅文化影响的作品。
1、随性自然又放逸的美
所谓“随性自然”,是说从材质上、造型上以及装饰上能够体现出禅宗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不刻意追求却能达到最高境界的观念。所谓“放逸”,是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即兴性强,娱乐性强,不拘小节。体现了人性世俗化的一面。这种作品有的显得很有韵味,有的却也显得粗淡无味。
日本陶器,其材质是粗糙自然的陶土,在制作过程中随意的拉坯成型或泥板成型,在干燥过程中对形体没有做多余的修坯,努力保持其自然成型的状态。在装饰上也是用铁锈花之类的自然朴实的釉料做简单装饰,构图简练,挥洒自如的书法式用笔,弄色釉如舞丹青,随性喷洒或绘制,以没骨花鸟画般的大写意技巧,表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和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感受,其随意性大过精心的布局安排。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天成的创作韵味,也可以感觉到艺术家风流散漫,人生如戏的性格。
2、朴质本原又枯淡的美
所谓“朴质本原”,是指陶瓷作品的装饰和造型都不华丽精致,但却可以给人一种朴实无华,洗却铅尘的脱俗之美。
从禅文化的角度来看,是透过“无念、无相、无住”的修行法门,达到一种禅宗式的“净化”作用,自然呈现清净的真如本性。并透过“不立文字”的扫相作用,扫除人造世界的虚妄性,回复天地自然的真实性。由于日本民族特有的“物哀”的审美心理,其对事对物总有一种枯寂淡泊的悲哀之情。所以,在他们的陶瓷作品里也体现出了这一既质朴又枯淡的审美文化。
如志野茶碗,无论从造型还是装饰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整体风格都呈现出一种“大巧若拙”的意味。因为其造型的“粗拙”,装饰的简洁,色泽的淡泊,我们仿佛闻到了田野间枯木的气息,嗅到了山村里淡淡的泥土香味。
艺术家们在其略显粗糙的胎土上施以纯粹的厚厚的似平凡的陶瓷器皿,器口长石釉,烧成后白如堆雪,有开片和点点蜂窝。底足和缩和器身上面出现残破的缺釉处露出赤色的窑红。器身画上简朴洗练的几笔,充分留口和裂痕,其朴质甚至单出空间,绝不显露描绘意识,充满清淡朴素的禅意,通过质调的造型和色泽几乎使人朴无华的造型和装饰传达出了一种枯寂淡泊的佗茶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