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婺源秋口镇沙城李村。记得很小的时候,村里老人经常提起一个名字:“郑鉴源”,并伴随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我爷爷十五六岁就跟着他斟茶倒水,所以很多事都是爷爷跟我说的。
首先还是说一下郑鉴源的祖上是如何发迹的吧。
郑鉴源的爷爷以前是一帐房先生,在秋口渔潭帮一茶商干活。当时他看到外贸茶叶赚钱,于是自己单干,但盈利不多。有一次,他接到一笔大单,于是借钱从老家弄了一批茶叶去上海。
可到上海后,由于长途运输加上保管不善,茶叶返潮。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是水路运输,茶叶进水了。当时英国商人不要他的茶,并且要罚他的钱。这下倒霉了。古话说货到地头死,这个时候真是寻个把茶叶烘干的地方都没有。再想想欠家乡人一大笔钱,他当时真想一下子跳到黄浦江里一了百了。
正值阴历四月,上海的天气还是有点凉,同村去的八个伙计由于天冷,缩成一团在茶箱下睡觉。但此刻茶商郑是心绪烦躁,在码头边踱来踱去。尿急,在码头边解手,突然背后传来奇怪的声音:“onetwothreefour……”,当时茶商郑还以为遇到打劫的,连连摇头,口中说“我没钱我没钱”,连头都不敢回。后来当听到“eight”时,还以为是要他的头,赶紧点头,因为当时那洋人报到此数字时声音已是很大很气愤。
茶商郑后来回忆说,他当时心中那个怕真是说不出来。心想钱没赚到命还是要的,可不能把命丢在上海。后来他听到后面没什么反应了,回头一看,看到两个外国人和八个伙计站在身后。他当时很气愤,当场骂人:“你们这些变不全的,外国人站在我身后也不跟我说句,骗我认为是打劫的,差点把我急死!”
再说这两个外国人,一个做摩洛哥一个做英国茶叶生意。当时由于采购不到茶叶而心急,于是报出高价八英镑一公斤茶叶,而当时茶商郑的茶叶合同价才不到六英镑,于是皆大欢喜。郑家开始有了第一桶金。茶商郑后来说,真是这堆小便救了他。实不相瞒,如果正经谈,亏本他都愿意卖。
经过此事以后,茶商郑觉得在上海发展很有前途。于是扎根上海。他生有一子叫郑焕章。郑焕章生有两子,郑德源、郑鉴源。
好了,现在我要说的是郑鉴源如何把婺源茶叶推向上海,推向全国,推向全球的吧。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婺源绿茶全世界卖,就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同时以中低档茶为主。而且婺源的茶名声并不是很好,质量参差不齐,为什么呢?比方说,有人为了茶叶绿好看,就在初制茶时加了些稻草灰;为了茶叶线条紧,加了白糖,从而影响名声。
二十多岁的郑鉴源踌躇满志,他对自己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一定要有自己叫得响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只能给别人做嫁妆;第二:一定要拿下上海市场,拿下了上海市场就等于拿下全国市场;第三:一定要走高端化道路。做低端市场永远没有前途。于是一场弘扬婺源绿茶的战役打响了。
1922年他在上海宁波路和南京路创办了今后扬名世界的上海百年老字号:鸿怡泰润记茶号;有了自己的品牌:双狮地球牌。在鼎盛时期,员工达到四千多人,绝大部分都是婺源人。光在上海的员工就有二千多人。当时的上海人以喝双狮地球牌茶叶为荣,就是现在的上海老一辈人还是对上海自鸣钟的鸿怡泰茶庄印象深刻。
由于郑鉴源一心要占领上海茶叶市场,所以他的茶叶价优质优。很快就占领了上海的大部分市场。但毫无疑问,此举已侵犯了很多茶商的利益,所以很多茶商开始反扑了。
有一天早上,我爷爷在客厅里打扫卫生,一个经理急冲冲地跑过来说:“不好了,不好了,出事了。老板醒了没?”我爷说:“什么事如此惊慌?”那经理说:“你说奇不奇怪。那个存放毛茶的仓库锁得好好的,今朝伙计拿去加工,那茶都水一滴”。说话间,郑鉴源出来了,了解了一下情况,说了一句:“你带我过去看看。”
检查下来淋了水的有五十担左右。这个仓库放的都是好茶,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精加工时烘烘干就是,然后掺到低档茶里去。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有很多记者冲进厂采访。显然是遭人陷害了。郑鉴源脸色很难看,说了一句,“这茶不要放进仓库了,先放在外面”。临走时跟经理说,“你带记者去仓库,让他们看看。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的茶全部淋水了呢。”
回去后,郑鉴源马上召开会议。毫无疑问,此茶再加工是不可能了,那是授人以柄,定要公开处理。
第二天,上海报纸刊登了此事。报纸上说是近百担,显然有误。
郑鉴源说:“你们把茶叶拿到鸿怡泰茶庄去。千万不要放在茶厂烘干。你们当着顾客的面把茶烘干。”然后他和报社交涉。
写到这里,很多人不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当时的茶叶由于运输包装等原因,茶叶湿了是很正常的事。一般是重新加工一下掺入到别的茶叶里去,这是当时行业潜规则。之所以说潜,是因为此事只能做不能说,客户问起也不能承认。就象我们现在一样,一定要说我们的产品纯天然,经过十八道检验,六十道工序,绝对对消费者负责之类的神仙话。如果谁承认了,或被人家暴露了,那你在这个行业就难混了。很显然,这一次是同行要整他。
第二天一早,鸿怡泰茶庄门口排起了很长的队伍,附近的行人也闻到了那诱人的茶香。因为此时伙计们在门口搭起了十几台烘锅,用手工烘茶呢。墙上贴着告示,大意是:由于本厂员工疏忽,造成茶叶淋水,本着对消费者和市民负责的精神,本公司决定把此批茶叶烘干做成茶枕,免费送给市民。
注意是茶枕,就是把茶叶烘干装进小布袋做成枕头。人们争相疯抢,然后回家品尝,觉得这么好的茶叶公司都不掺着卖,而是做成茶枕送给市民,这茶叶质量,这职业道德,这企业社会责任真是没话说。此事一直延续三天,报纸不断刊登。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鸿怡泰茶名声大振,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了上海高端茶市场。
随后郑鉴源召开公司会议,查出内鬼。是一外地员工受别人指使干的,郑当时就说了句,从现在开始,本公司员工一律用婺源人,如果婺源员工对不起本公司,那么此人在上海无法立足,在婺源他也无法做人。同时告诫公司管理人员,遇事少惊慌,要尽量化危为机。
上海市场拿下后,国内市场也做得风生水起。但国外市场不温不火。于是郑鉴源决定去美国费城世博会参展,那年是1936年。
到了美国,展位是中心位置,场面也很大,就是参观的人少,下订购单的更是几乎没有。怎么回事?郑鉴源跑到其他展商那里看了一下,才发现问题!原来是茶叶外包装太土了,就连印度、斯里兰卡这样的国家他们的包装也很漂亮。中国有句古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说要重内轻外。但人家外国人对此不感冒,怎么办?难道花了这么大价钱来美国就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有人说,赶快去做包装盒呀。但那时没有电脑可以下载,而且展会时间很短不允许。怎么办?郑鉴源突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真是世上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
郑鉴源对我爷爷说:“跟翻译一起到街上去买个电风扇来。”买来以后拆了一个木茶箱,稍微改造了一下茶箱和电风扇,然后我爷爷手工在那里摇呀摇。翻译在那里用英文说:“来,这里搞活动,免费抽奖。”
那些外国商人看到动静这么大,都跑过来凑热闹。一时间,抽奖的抽奖,看茶的看茶,看热闹的看热闹,一下子展位前人头攒动。
因为茶叶在那里摇,地上都是,茶香飘出来,加上奖品是一包双狮地球牌茶叶,很多客商就当场泡着喝。喝完后就是“good”“good”的说个不停,在一片“good”声中,订单象雪片一样飞来。双狮地球牌茶叶也捧回了1936年费城世博会茶叶甲等大奖。
经过此事以后,郑鉴源认为茶叶要想名流享用,外包装相当重要。于是请行家设计。那个茶叶罐我见过,造型现代,色彩柔和,文化气息浓厚。上书一对联:风生两腋,香满一瓯。并写有地址,大自鸣钟,就是现在的西康路长寿路,并印有鸿怡泰茶庄字样。
新包装一推出,罐装茶放入店铺的第一天,便被抢售一空,市场反响火热。渐渐的,通过不断推陈出新,鸿怡泰最终坐上沪上茶叶行老大的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