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盖碗茶技与功夫茶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从茶俗文化的角度划分为民族饮茶习俗、茶与婚嫁、茶与祭祀三大块内容,在茶具的选用上各有特色。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因其冲泡颇费工夫而得名,是汉族的饮茶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漳州、厦门、泉州,广东潮州、汕头以及台湾等地区,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本节主要选述闽粤一带的“功夫茶。”
    品饮功夫茶,基本上选用乌龙茶,乌龙茶既具绿茶的醇和甘爽、红茶的鲜强浓厚还兼具花茶的芬芳幽香。乌龙茶十分耐泡且茶韵悠长,故而饮茶程式亦十分讲究,所用茶具独持精致。
    地道的潮汕功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其烹制的方法,以陆羽《茶经》为典范,而所用器具更为精致。严格地说品饮功夫茶时所用茶具,人们将其称之为“茶室四宝”:潮汕风炉、玉书 (石畏)、孟臣罐、若琛瓯,质地或陶或瓷,精致小巧、古朴雅致。
    潮汕风炉
    选用潮汕地区枫溪一带高岭土烧制的泥火炉,系陶土制品,炉形如截筒,高40厘米左右,通红古朴,另有一种“高脚炉。,高二尺余,下半部有格,可盛橄核炭。这类火炉,尽管高低有别,但通风束火,作业甚便,水壶的水渗流炉中,火犹燃,炉不裂。
    玉书(石畏)
    玉书(石畏)是架在风炉之上烧开水的扁形薄瓷壶,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容水量约为200—250毫升,常见的为陶质,相传为艺匠玉书烧制,耐冷热骤变。   
    孟臣罐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俗名“冲罐”,为宜兴紫删、壶,造型独特,颜色深厚,尤以紫为最佳,最受潮人看重的是“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以系清代艺匠孟臣名之。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深不宜浅。其大小之分,视饮茶人数而定,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之别。壶之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
    若去盖后浮于水中,不颇不侧,谓之“水平”能显示制工之精巧均衡。去盖覆壶,流口、壶嘴、提柄上缘皆平而成一直线,谓之“三山平”,也属质量上乘之标志。壶之色泽,有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壶之款式,有小如橘子,有大如蜜柑,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又有六角、栗子、圆珠、莲子、冠桥等。式样精美,巧妙玲珑,饶有风趣。
    若琛瓯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直径不足3.3厘米,杯小而浅,容水量约三四毫升,胎质细腻,薄如蝉翼,色洁如玉三个杯叠一起,可含于口中而不露,称“白玉杯”,与孟臣晒合称“茶具双壁”,品茶杯不薄不能起香,不洁不能衬色。多产子江西景德镇。
    四季用杯,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亦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其他茶具
    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锡罐、茶洗、茶盘、茶碟、盖瓯、羽扇(或竹扇)、龙缸(贮清水用)、铜筷、茶巾、竹夹、茶担等嚣具。
    茶具备好,即开始泡茶,泡茶用水以山间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功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水温以二沸者为宜,燃料可用木炭,讲究的还用橄榄核或千甘蔗。在冲茶、斟茶时讲究高冲低斟,主要程序有:备具迎客——观赏佳茗——孟臣沐霖(烫盅热罐)——狮子滚球(烫杯)——乌龙人宫(纳茶)——洗茶留香(第一次冲泡)一一刮沫淋壶(第二次冲泡)——游山玩水(斟茶)——关公巡城(斟茶)一一韩信点兵(分甘露)。
功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好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实是一件怡情悦性之事。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