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循着阵阵茶香,记者走进位于荷花西路北侧的黄山茶城,此时茶城大门口车辆挤得满满当当,茶城里亦是人声鼎沸。
“要不要啊.昨晚刚炒好的新茶。”茶城的街道中央,小商贩们摆成了一条长龙,时不时翻动着面前的一袋袋茶叶,向顾客展示着今年的新茶。
“茶叶什么价格.”走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奶奶面前,记者与她攀谈起来。
“都是自己家的茶,你闻闻,多香啊!”听到有人问价,老奶奶赶紧凑上来,向记者推销起了自己的茶叶。
老奶奶姓吴,家在岩寺。茶叶是儿子儿媳当天采摘的,老人手工加工的,第二天拿到茶城卖。“这个一斤40块钱,这个60块钱,比店里都便宜。”老奶奶家的茶叶,虽然在卖相上感觉有点粗糙,但茶叶的醇香度一点也不差。
据了解,茶城街道中央摆成一条长龙的小商贩,很多和吴奶奶一样,是附近的茶农,茶季时会带着自产自销的茶叶到茶城来摆摊销售,茶季一过就忙着其他农活了。
记者走进一家茶叶店。说起这家茶叶店,在黄山茶城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店老板陈育文和妻子邵海霞开始在内街租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店面做茶叶生意,如今已在茶城的外街买了大商铺,开了第二家茶庄。
“春茶一上市,就开始忙了,有时一天要卖上几百斤。今年茶叶价格没有大波动,几十到几百元的都有。”泡上一杯新茶,邵海霞热情地邀请记者坐下尝一尝。
“以前都是老公下乡收茶叶,到富溪、大谷运等这些产茶的山区,当天去赶不回来还要找个地方住一晚。与以前的辛苦相比,如今收茶叶要轻松多了。现在都是商贩整箱打包送来,我们只管验货就行。哪座山的茶叶好,我们清楚得很,我们需要什么档次的,商贩也清楚得很,各个地方都有固定的来源。”
邵海霞刚打开话匣子,电话接二连三地响起来。“内蒙古的电话,要茶叶的,电话里还讨价还价。”她笑着说。
“现在用微信真方便,发个图片过去,客户能看到茶叶,还能通过语音谈价格。”客户要通过微信联系,邵海霞让老公把旧手机换掉,买了个智能手机。如今,夫妻俩也尝试着在微信上和客户谈生意。
“老板,有要邮寄的吗.”下午5时左右,“中国邮政”的快递车停在了店门口,司机朝着店里叫了一声。
“有,正在打包。”邵海霞赶紧催促老公把要寄出去的茶叶打包好。
谈话间,来自南京的游客团队涌了进来。客人们闻香、询价、选购茶叶、挑选包装,邵海霞也开始忙碌起来。“黄山茶叶名气大,正好这次来旅游,赶上新茶上市,顺便带一点回去送人。”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走出茶城,已是夕阳西下。挤在茶城门口的车辆相继离去。门口牌坊上的对联“山高水长白云人家茶迎四方,海阔天空今日徽商财达三江”分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