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青年周天海、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石山修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中国史专家德尚内尔。三个不同国籍、民族、年龄的人因山康茶祖节而聚在一起。4月14日至18日,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举行了传统山康茶祖节活动,来自全国各地、海外的游客及当地布朗族群众近3000人参加了节日活动。
在传统的祭祀活动里,却出现了年轻的新意——34岁布朗青年周天海自费邀请到了日本建筑设计大师石山修武、研究中国史的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硕士弗罗里安 德尚内尔等文化、艺术设计领域的精英人士,观摩家乡祭茶祖活动,为家乡民族文化的传承提建议,并打算出资千万元打造体现人与自然的民族特色传统建筑。
今年更有“国际高人”来指点
芒景村布朗族位于景迈山千年成亩古茶园中,历年有祭茶祖活动,在布朗族传统节日山康节辞旧迎新之际,布朗人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会纪念发现茶的祖先帕哎冷,举行祭茶祖的仪式及活动。老人会呼唤茶魂,人们吃百家饭,唱歌、跳舞祭奠先人。
不过今年除了传统活动,村子里来了中外学者观摩。其中两位外国学者,一位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建筑学界泰斗——71岁的石山修武,另一位则是研究中国史的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硕士弗罗里安,他们在芒景村参观了祭茶祖仪式,走访了当地居民和千年古茶园。
石山修武老先生手绘了布朗族民居及与茶相关的物品,特别是对于生长在森林里的古茶园,他表示了惊叹,“日本没有这样的茶园,都是很小的台地茶。”
同样的感受也发生在德尚内尔身上,在中国已经生活五年的他观摩了整个祭祀活动,在森林里席地而坐,与当地布朗族居民一起吃了祈福的百家饭,他比较了去过其它的民族地方,表示在追求高度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芒景布朗族在祭茶祖活动中依然自发团结地保持着传统风格。
石山修武与德尚内尔两位国际学者,并非来此的游客,他们是受到村里的一位年青人周天海邀请而来,为芒景村布朗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建议。
只为保护传统文化
34岁的周天海是土生土长的布朗青年,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是村里唯一一名毕业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从小伴着父亲的布朗族歌声长大的他,大学时毕业后他组建了一只支拥有法国、美国音乐人的乐队,改编和创作云南布朗族特色民歌,发行了一张名为“寨林笙歌”的专辑,其中包括一首为自己成长的故乡所写的“芒景”。
在致力于民族文化推广的道路上,周天海发现随着芒景村因千年古茶致富的同时,村里出现了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
目前,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芒景村里都在大兴土木,不少村民攀比,要现代的大房子,有些与自然环境及民族文化不协调的建筑出现,周天海感到传统风格的建筑正在消失,不仅如此,一些年轻人对于老人口口相授的传统民谣或习俗没有自豪感,甚至都不记得一些传统习俗。
“祭茶祖里有一个剽牛的仪式,但选牛的标准,现在的年轻人谁知道?原生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可能会消失。”这也是周天海自费请来中外学者的根本原因。
周天海决定自费请建筑设计师,在自己家族的宅基地上改建或打造一个人与自然融合、同时体现布朗民族特色的建筑样本。他通过家族茶叶生意攒下的四百多万元,再加上向朋友借来的五百万元,打算投入近千万元修建房子。
3月底,当周天海将关于布朗族文化的介绍及祭茶祖活动的邀请函托朋友辗转送达石山修武老先生手里中,石山老先生调整了4月的时间行程,从日本专程赶赴云南参观考察芒景。在中国做研究工作的弗罗里安同样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吸引而来。
设立基金会修芒景布朗族历史
石山修武在芒景村大量地手绘了布朗族民居及与茶相关的物品,并攀到了山顶感受布朗族对于自然的尊重。
对于布朗族的传统民居,他表示,“干阑式建筑下方通风透气,自然运用风力,非常好的生态循环设计。”他在很多当地民居处,感受到了自然风,他认为这是尊重自然的表现。
石山修武建议要保持这种传统民居和文化,不能大兴土木,不要搭建所谓的新房子,而是要改造旧居,利用当地的旧材料,所谓新技术与旧材料的矛盾其实并非不可解决,而这才是保护本地民族文化特色建筑的好办法,而且花费也不会太高。
而周天海家族有一处老宅,早已无人居住,他决定自费请设计师改造此处老宅,为整个芒景布朗族民族特色建筑做一次尝试,在保存传统文化与民居住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研究中国史的弗罗里安曾去过诸如贵州等地,走访过一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他介绍,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流于表面,演变成表演性质,为适应表演需求,渐渐缺少文化内涵和历史根基。
弗罗里安表示,现在布朗族的历史、传统及习俗主要以语言口口相传,随着现代生活的逐渐侵入,不少布朗年轻人偏爱流行歌曲,或者无意学习老人相传的习俗,历史渐渐就会在语言中消失。
“周天海为芒景成立历史研究基金会,请到学者做深入研究,将民族的历史变迁以史实资料整理,以历史学术考证、影像人类学等专业将布朗族及茶文化记录流传。”弗罗里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