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徇丽多姿且博大精深的峨眉山文化大观。
峨眉山茶史
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300余年。
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
峨眉地区的农耕文化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66年,即西周时代中页,“西周中页,杜宇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乃以褒斜(今陕西省褒斜谷)为前户,熊身(今四川省青神县熊身峡)、灵光(今四川省宝兴县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为成廓。”
“公元前515年—前488年间,楚昭王曾遣使持金百镒,车马驷,往聘楚士陆通,出领江南地。使者去,通负甄,其妻带衽俱,变姓易名,游诸名山大川,后隐蜀峨眉。其结庐处,位于中峰寺左里许。宋黄庭坚来游命名为‘歌凤台’”。相传,陆通归隐峨眉山大峨寺前的神水阁处山林中结茅为庐后,白天躬耕山林,择林中野生古茶焙而饮之,夜晚又要秉烛读书。书声琅琅,震动天庭。玉女怜之,倾瑶池化为玉液泉,供陆通煮茶解乏。
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一批又一批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来到峨眉山。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境界与追求。他们到峨眉山前已熟知已产生了近2000多年的中国原始农业文化。更知晓了饮之防治百病的“茶”这种植物。
战国时间,鬼谷子先生(姓王名翊),择峨眉山雷洞坪山崖的洞穴作为修炼栖身之处,尤喜山林中的古茶,汲泉煮之,认为其具有“明目醒脑、强精益寿、排毒养颜”的奇特功效。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辖县12,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南安(今乐山市市中区)皆出名茶,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孔子地图》言有仙药,汉武帝遣使祭之,欲致其药,不能得。”(《峨眉山志》)。
峨眉山茶史“始于楚昭,发于汉晋,兴于隋唐,盛名两宋”。峨眉山茶事活动及生产遂成影响可追溯到隋唐两代。彼时,山中道、佛两大文化共存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山中的道家与佛门****,均将茶事活动纳入修为课业。每年春天,大小寺庙及道观的道士与僧人 都要适时采摘新茶焙而饮之,取名为“峨眉雪茗”。
至唐代,“峨眉雪茗”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唐显庆年间(公元764年),李善著《昭明文化选注》载曰:“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
宋代,峨眉山茶事活动遂成较大规模,量多质好。位于峨眉山海拔800米至2000米之间的众多寺庙和道观,都种植茶园。地方政府专门划定山林让道士、僧人进行茶事生产。“宋时,山中僧人‘农禅并重’种粮、种菜、种茶、种药,已成为寺院经济的主要来源。”(《峨眉山志》记载)。宋代大文人苏东坡及弟前,常携友游历峨眉山,尤喜寺中“峨眉雪茗”,认为汲大峨寺之玉液泉煮“峨眉雪茗”,乃为“上品善水”而绝佳。苏氏尤喜“峨眉雪茗”,自制“提梁壶”,后人称“东坡壶”,并为峨眉山茶撰有《木嘉记》,纳入《东坡文集》。
至明、清两代,峨眉山茶事活动发展更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及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君独崇峨眉山,先后御赐茶园与万年寺、黑水寺、中峰寺、广福寺、伏虎寺、报国寺、大峨寺等。每年春茶新摘。地方政府均遣员到众寺,将最好的新茶锦囊赦封急驰送京,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每年不少于两担。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年间,御赐万年寺的茶园因故佃出已久,时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阅奏后下谕旨令地方衙门赎回归还寺庙。
明神宗朱翊君及生母李妃慈圣皇太后,于万年十八年,御赐茶园300亩予黑水寺,作为香火资费。黑水寺僧众感念皇恩,每年春,特制“峨眉雪茗”一担作为贡茶进献朝廷及后宫。
峨眉山茶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一、药用阶段(公元前1066年至北宋初年)
这一阶段,峨眉山茶基本上处于量少质优的药用阶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道士、僧人所采摘的茶叶几乎都来自于山林中的野生古茶,到了唐代,极少数道观、寺院开始小规模引栽茶树,但数量太少。饮用者几乎都是道观和寺院中的道家和佛门****,而且都把茶作为一种可以防治百病、延年益寿的养生饮品来饮用的。而且从采摘的选择、焙制加工、贮藏到饮用,皆为嫡传承袭,绝少示人。
二、供少数僧众和达官显贵及文人墨客饮用阶段(从唐代中期至晚清)唐代中期,时以“峨眉雪茗”称谓的峨眉山茶已成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且作为贡茶年年上贡朝廷。这一时期,由于产量有限,尤显珍贵。
各寺院及道观,把“峨眉雪芽”作为一种珍贵的仪品,用于接待有身份的施主、香客和各级达官显贵及历朝历代有名气的文人墨客。仪赠给来峨眉山讲学或参学的海内外大德高僧。明代,有斯里兰卡僧众朝觐峨眉山并赠“贝叶经”经文于万年寺,万年寺主持仪赠“普贤骑白象”画像与“峨眉雪芽”香茗以为交好。
三、峨眉山茶回落阶段(晚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
这一阶段,由于国家多事。峨眉山茶事活动趋于平淡。但是,各寺庙均重视“峨眉雪芽”的采摘、焙制加工。仍然作为仪品,接待施主、香客和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年间,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议长的林森,寓居洪椿坪时,凡接待驻华大使及递交国书等重大活动时,均遣专人至大峨寺汲玉液泉到洪椿坪,泡上等“峨眉雪芽”招待各国使节。1938年,国民政府在报国寺办“抗日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下榻“红珠山宾馆”,负责“军官训练团”后勤供给的四川省军政府主席刘湘及乐山专署官员,都选择上等的“峨眉雪芽”供蒋介石及随员饮用。
四、峨眉山茶叶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页至今)
时至1964年,全国茶叶迎来空前的发展,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指导下,由县供销合作社牵头,引导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积极种植茶叶。
这一时期,峨眉山风景区内的净水乡、天景乡(今合并为峨眉山市黄湾乡)及峨山乡、高桥乡、柳溪乡、沙溪乡、悦连乡、福利乡、双福乡、川主乡、龙池乡、龙门乡、大为乡、玉龙乡、大庙乡等大规模种植茶叶,发展茶叶生产。至1980年,全市已发展茶园总面积约3万亩左右。
1965年,由峨眉县供销系统选送的“峨蕊”绿茶获全国供销系统名优茶评选一等奖。
1964年夏,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同志从“亚非拉”会议归来,视察峨眉山万年寺时,为寺僧奉茶取名“竹叶青”。使之成为四川十大名茶之一,并形成品牌产业化。
至2007年,峨眉山茶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仅峨眉山风景区内的“峨眉雪芽”种植面积已1.8万亩。
2005年,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峨眉雪芽”绿茶列入景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项目。注册“峨眉雪芽”绿茶商标,投入巨资,高起点高标准以峨眉山景区内所属茶叶资源为基础,全面规划和实施建设“峨眉雪芽”有机茶园基地取得重大发展。
2006年6月,由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峨眉雪芽”绿茶,荣登“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满意十佳品牌”榜首;同年9月,“峨眉雪芽”绿茶荣获历届以来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优绿茶评比唯一特别金奖。